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存款偏离度紧箍咒显效 13家上市银行三季度存款负增长

2014年11月04日 10:33 | 作者:张歆|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如果你恨一家银行,9月30日当天一定要把钱都存给它”

  去年第三季度,仅两家上市银行遭遇存款总额单季度的负增长

  在存款偏离度考核之前,“如果你爱一家银行,9月30日当天一定要把钱都存给它,因为它需要提高存贷比”,然而今年三季度末监管新规启动,银行业以往的冲时点揽储受到严厉打击,“如果你恨一家银行,9月30日当天一定要把钱都存给它,因为存款季末异动可能会令银行受罚”。此后,“取钱送IPHONE 6!”的段子更是在银行部分零售圈人士里“刷屏”,并演绎出了理财经理版、行长版、客户版。

  上述貌似轻松的网络调侃的背后,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对于银行往年冲时点揽储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从上市银行最新披露出来的三季报数据来看,新规的效果更是惊人:16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第三季度存款出现了负增长,而去年同一时间段,仅2家银行同样遭遇负增长。

  存款偏离度考核

  横空出世

  对于绝大多数银行来说,依靠冲时点揽储来达标存贷比考核早已是公开的潜规则,然而今年三季度,这一潜规则被颠覆。

  9月12日,银监会、财政部、央行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据了解,月末存款偏离度=(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新规明确指出,商业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同业业务倒存等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新规表示,“对于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银行,自下月起连续暂停准入事项3个月以上;对于一年之内月末存款偏离度两次超过3%的银行,适当降低其年度监管评级;对于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4%的银行,监管机构还将自下月起连续3个月暂停其部分业务和期限超过90天资产的增长;并要求其自下月起连续3个月以上提高稳定存款的比例,提高基数为本月稳定存款比例,提高幅度为月末存款偏离度超出4%的部分”。

  监管层临近三季度末突然宣布存款偏离度考核看似突兀,但其实之前还是非常厚道的为银行的存贷比先进行了松绑。

  6月30日,银监会宣布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自7月1日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和“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六项,将不计入贷存比(贷款)计算的分子,而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等两项计入分母(存款)。

  上市银行

  存款流失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存款偏离度考核在临近季末时点时的横空出世无疑打乱了其既定的揽储节奏,上市银行第三季度的存款呈现出大幅流失的局面。

  同花顺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三季度末的存款总额合计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期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约2%。其中,13家银行三季度末的存款总额低于年中时点。也就是说,上述13家银行各自的存款总额在第三季度呈现了负增长。而去年同期,仅有两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在第三季度呈现了负增长。

  由于几乎行业性的存款负增长,上市银行的存贷比也较今年中期集体飙高。同花顺数据显示,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中有15家的本外币合计口径存贷比高于今年中期。而且,共有10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0%,其中的6家银行更是超过了73%,可以说逼近了监管红线。

  当然,从上市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存贷比越接近75%,理论上的相应的息差收入应该会越高。不过,过于接近监管标准,会使得相关银行在其后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难以放开手脚,后续的业绩增速减慢、流动性风险提高。

  此外,过去存贷比监管按照本外币合计口径进行考核,目前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作为监测指标。三季报中,仅有4家上市银行直接公布了人民币存贷比,其中3家人民币存贷比高于本外币口径存贷比。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新的监管口径在较原口径更详实的同时也可能存在更大的压力。

编辑:罗韦

关键词:存款 银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