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郭为: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2014年11月24日 16:53 | 作者:杨伟伟|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信息时代,中国城市将走向何方?

 

  “人类社会已经有一只脚跨入了以云计算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云开雾散之后,人类的城市将怎样发展,走向哪里?”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城市·产业·大变局———云时代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召开。立足城镇化发展、产业变革与民生改善的大背景,此次峰会汇聚国内外智慧城市产业界、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顶尖智慧,共同展开最热烈的头脑风暴,以人文关怀的目光深入观察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的中国城市。

  智慧照亮城市未来转型发展之路

  “APEC峰会、东亚峰会、G20峰会,在一个月内陆续召开,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城市的兴衰也与世界经济的重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郭为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走向,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使得我们能够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让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发展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100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采用全范围的智慧管理,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发展的收益将增加2.5至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今年5月份,全国已经有222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有29个城市提出了规划,这些数字证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进入一个高速的成长期。今年8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份系统性文件。

  智慧城市发展也要反“四风”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发展思路不清、水平不高、出现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

  “智慧城市是我们传统工作的一个深入和有序的衔接,我们要在需求的指引下实现城市发展与相关部门、行业、群体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所以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推动数据的共享,真正提升智能服务水平。”郭为提出。

  “智慧城市建设要理性务实,坚决反对‘四风’,即: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的“跟风”行为;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的“虚风”行为;重设备技术,轻机制建设的“歪风”行为;重建设发展,轻安全保障的“阴风”行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表示,如果我国各地城市在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长期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推进思路不明,发展模式不力的情况下,盲目开工新建大量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势必将造成新一轮大规模重复建设、浪费巨额投资、缺乏应用实效、造成信息安全隐患等严重后果,不仅难以达到破解城市化发展困局,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目标,还将对我国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我国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智慧城市是为城镇化服务的,因此智慧城市的核心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单志广表示,未来我们有两亿多人口进入城市,而且很多都是年轻一代,如何给新一代城市市民提供更好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的保障,这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实现过的一个问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来提升惠民的能力,这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意。

  “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郭为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2010年,神州数码集团在国内率先全面展开智慧城市战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神州数码工程院院长谢耘表示,城市是人类的归宿,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体,城市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依托于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城市与产业是双生体,一枯俱枯,一荣俱荣。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服务于城市的市民,还要服务于城市的产业,为城市产业提供智慧化的基础。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始于经济驱动,聚焦于技术的全面视野,围绕关键资产和领域,在技术支撑下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编辑:罗韦

关键词:城市转型发展 郭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