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孟京辉改编罗素《幸福论》:用闲情逸致超越柴米油盐
[对话孟京辉]
这是“舌尖上的戏剧”
□晨报记者邱俪华
记:为什么顶着台风天还来上海?
孟:坦白讲我没有付出太多心血在这边,我应该多来上海,多和大家接触。上海观众与北京观众不一样,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表达者,是不是强烈到别人可以一下就理解,把我们的表现和表达,与观众有充分的沟通。我们采取的是小火慢炖的“浸泡式”,一点点来让大家知道这些戏和我们的想法,不是轰轰烈烈那种。
记:听说“二丁一笑”评价你是魔术师?
孟:魔术师是挺好的一个词,另外更好的一个词是“厨师”。我们排练的时候就是备菜,把菜都买回来,洗好切好装好,到了剧场里把火一点上,油盐酱醋各种方法一上,一盘菜就出来了。我觉得这是“舌尖上的戏剧”。
记:为什么要选罗素的《幸福论》?
孟:这次没有完全把罗素的话沿用到台词中,而是借鉴了原著的精神。精神主轴是罗素的哲学:要得到幸福,必须把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放一边儿。你越执迷于想要得到,你越得不到幸福,你得到了也不会幸福。整部戏表达的就是这个。
另外他觉得人必须要有些闲情逸致,比如你会养花,你会shopping,都可以,你要用你的闲情逸致来超越生活。罗素的哲学是生活哲学,是心理哲学。我喜欢罗素,是因为他与我们现实生活有很多紧密的联系,我们一看他的作品,啊,行了,他就是在说我们的事。26个字母的思考是用了罗素的,从A到Y,留了一个Z让观众自己思考
编辑:罗韦
关键词:孟京辉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