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雕琢端砚 雕琢人生
——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
轻舟已过万重山砚
荷趣砚
在黎大师4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一直将“坚持”和“努力”四字放进自己人生的字典里。
17岁那年,黎铿就进入当时的肇庆市工艺厂当采石工。之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吃住在山里,和采石工人们一起在砚石坑洞里,拿起斧、凿刀等采石工具,学会区分各种砚石形成的层次结构,弄懂优质石种的分布位置和石品特色。他至今仍然怀念这段经历,正是那段艰苦的磨炼,让他知道了采石难以及人生的艰辛。“这些石头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不用心设计、雕刻,就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要敬业,把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追求,不能朝三暮四,坚持不下来怎么成功呢?”肺腑之言溢于言表。事实上,黎大师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但他却用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成就了自身的事业,促进了中国砚艺事业的发展。
1972年,厂里开采了一块大型优质宋坑砚石,有老师傅提出,该石的天然石品火捺很像衔山的夕阳,可制成《百鸟归巢砚》,但黎铿则认为,这种设想与石品很贴切,但小鸟归巢却有一种失落的感觉,难以表现生机和活力。当时国务院 颁布发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振兴工艺美术的46号文,中国迎来了工美事业发展的春天。“将那如红日喷火般的大火捺雕刻成”百鸟鸣春砚“,更能表现万物复苏的主题。”于是,设计成厂领导决定将这块砚石交给黎铿设计、雕刻。他将砚石中的珍贵石品“火撩”雕成“太阳”,大砚的四周雕上翠竹、青松、鲜花,然后再雕刻成百只或飞或立或鸣的形态各异的雀鸟,营造了“鸟语花香”的艺术意境,命名为《百鸟鸣春》。三个月后,《百鸟鸣春砚》问世,春天的浓郁气息尽在砚中肆意流淌……该砚被评价为“端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后作为“国宝”被故宫博物馆收藏。黎铿时年26岁。
编辑:张英俊
关键词:端砚 黎铿 中国 人生




可爱动物为“世界无烟日”代言 萌翻网友
南京年轻人激情“彩虹跑”助威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南京气温“震荡上扬” 市民戏水冲浪消暑
巴黎“爱情锁桥”将封桥解锁
江苏扬州大学生行为艺术倡导禁烟
英女王亮粉套装出席白金汉宫花园聚会
甘肃武都:野生大熊猫罕见入村 吃野草莓尝新麦子
委内瑞拉师生示威 要求改善设施提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