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拍卖时刻拍卖时刻

2013秋拍收官:先抑后扬的戏剧悬念

2014年02月14日 09:57 | 作者:邱家和
分享到: 

    油画板块:苏富比首拍引人注目

  也许是中国书画板块长期处于调整状态,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了油画板块,其表现在今年秋拍第一轮时就分外突出。而这种强劲的势头到香港第二轮佳士得秋拍中得到了加强,创造了多项拍卖纪录:一、总成交创新高:4场拍卖共取得12.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二、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总成交创新高,成交率高达96%,斩获9.35亿港元。其中,朱德群《无题》以7068万港元成交、罗中立《春蚕》以4940万港元成交,双双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一贯强调“亚洲性”的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品部国际董事张丁元提出“亚洲的时代,亚洲的画”的口号,他表示:香港佳士晚间拍卖获得优异的成绩,得益于此次拍卖呈现了一系列表现艺术家个人“黄金时代”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曾梵志、朱德群,赵无极、李曼峰、罗中立及常玉的多幅画作。

  北京第二轮,北京保利的现当代艺术部分与北京匡时的油画雕塑板块,都可圈可点。不过从对该板块行情的持续发展看,最引人注目的是苏富比北京秋拍的表现。据笔者采访所知,苏富比12月1日举槌的北京秋拍经过了精心准备,北京天竺保税区海关为此次拍卖提供上门服务,把拍卖所在地北京国贸变成了保税点,这在中国拍卖史上史无前例。他们还以“苏富比北京艺术周”的名义,举办了一场大型活动,其中有“现代艺术巨匠展:从伦勃朗到毕加索——西洋艺术的人物表现”、“花样年华——19世纪欧洲油画、家具及工艺品”及“苏富比钻石”等3场私人洽购展,有“纽约苏富比西洋古典油画之精选拍品预展”和“英国古董珠宝商 S. J. Phillips Ltd. ——皇室珠宝展”等2场海外精品展,有一系列汇集苏富比顶级专家和国内一流学者的艺术讲座及论坛。

  但是,与佳士得9月在上海的首拍相比,突出本土化特色的北京苏富比北京秋拍,不仅没有了西方艺术作品与洋酒、珠宝、手表等,连现当代艺术部分所挑选的艺术家与作品也有明显不同:整个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分成“新潮”(包括1980-1990年代的作品)、20世纪中国艺术、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水墨四个单元。结果,143件拍品成交率为78.32%,拍得2.27亿元的总成交额。其中,赵无极1958年所作《抽象》以超出最低估价一倍以上的8968万元打破了其拍卖纪录;而新潮部分张晓刚的早期作品3张成交2张流拍;当代艺术部分前期受到追捧的周春芽、刘野等人的作品相继流拍;其在香港受到欢迎的张恩利、严培明等名家的作品也纷纷流拍。倒是年轻艺术家陈飞的作品《熊熊的野心》,最低估价25万元,一举拍到542.8万元成交。还有像王光乐、王兴伟等最新的市场明星表现突出,如后者一张2005年的《高尔夫球手和西瓜No.1》以365.8万元的成交价超出最低估价4倍多。

  对此,市场人士议论纷纷,如资深市场专家伍劲就表示,苏富比北京秋拍预示着新的市场趋势:60后艺术家似乎风光不再,70后甚至80后的年轻艺术家将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而苏富比北京的专家也表示,以赵无极58年作《抽象》为例,这种具有美术史价值的博物馆级藏品成交价再创新高,显示藏家对于重要作品的兴趣更加强烈;而在当代艺术版块,以李爽、舒群为例,1980年代及早期先锋作品持续得到专业藏家的认可;同时,藏家的兴趣更多元化,对于强调绘画性和观念性的作品关注有明显提升,而市场对于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关注。

  2013年中国宏观形势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而6月底、12月底的“钱荒”是不可忽视的背景,尽管如此,秋拍尤其是其中书画板块行情的先抑后扬,说明艺术市场走出了信心危机。董国强就指出,今年秋拍最明显的变化是办牌的买家数量大大超过春拍,而且秋拍中那些成交价过千万元的拍品有一半以上是他们买走的。保利的赵旭也谈到了新买家的火热买气。这也许能说明,中国艺术市场尤其是其中的书画板块,为什么会在经历近两年的调整后全面复苏。不过,正如李雪松所指出,目前的拍卖市场,虽然纪录还在上扬,但行情却在分化,普通拍品的流动性会越来越成问题,泥沙俱下、鸡犬升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还预言,拍卖业会出现行业洗牌现象。

 

编辑:赵春晓

关键词:书画 秋拍 北京 拍卖 板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