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钜惠民生

广东稳价惠民工作及时到位 低收入群体欢喜过大年

2015年02月25日 16:58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广东稳价惠民工作及时到位 低收入群体欢喜过大年

  春节前,东莞市麻涌镇低保户黎女士发现,低保账户里多了510元。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是今年的元旦、春节临时价格补贴。“去年春节前发了150元,今年多了不少,听说以后每年都有这么多。谢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黎女士说。

  2014年,恰逢多种因素导致CPI、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9日发布数据,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2013年同期上涨2%。12月份CPI同比上涨1.5%,由于12月份翘尾因素回落至零,推升当月CPI涨幅的全部为新涨价因素。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5%。

  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升,感受最深的当属天天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的困难家庭,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作为2014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省各级政府的稳价惠民工作及时到位,元旦春节的临时价格补贴更是让困难户过上了一个欢乐的新年。

  粤去年向低收入群众补贴约5.5亿

  省级财政已累计发放14.35亿元“暖心钱”

  记者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运用省级价格调节基金14.35亿元向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有效缓解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被群众称为“暖心钱”“贴心钱”。

  如2011年至2014年,广州市价格主管部门已向广州市户籍的低收入居民(包括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福利机构政府供养人员)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22个月的1.36亿元临时价格补贴,惠及困难群众133.75万人次。

  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为缓解低收入群众生活压力,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我省安排省级价格调节基金4.25亿元向城乡低收入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

  此次补贴范围为全省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农村籍60岁以上退役士兵、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约284万人。补贴标准为每人150元。资金来源除深圳所需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解决外,全省其余地区资金全部从省级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

  据介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要求,结合我省实际,2014年我省多个厅局联合印发通知,对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在2011年的规定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使联动机制的临界条件、联动方式、补贴标准、发放方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更加科学高效。

  随着联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各地纷纷抓落实。除了省级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的4.25亿元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整个2014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共向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等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约1.2亿元。

  “当广州市低收入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上涨幅度连续3个月达到4%(含4%)以上或连续2个月达到8%(含8%)以上时,则启动联动机制。”广州市物价局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10%(含10%)以上时,同样可以启动联动机制。

  仍以广州为例,根据最新发放要求,2014年8月开始,广州市采取“按月计算、按季发放”的办法,对低收入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超过4%(含4%)以上的月份予以补贴,向低收入居民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了3次共7个月临时价格补贴,资金共计2857.13万元,惠及群众54.89万人次。

  向低收入居民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及时有效减轻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在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惠民举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困难群众的欢迎,困难群众反映政府发放物价补贴、生活补助、开展春节慰问等措施,有效缓解了物价上涨等因素给他们新增的生活困难。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广东 稳价惠民 低收入群体 欢喜过大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