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乐观社会

辽宁省文科状元弃港大奖学金复读 今年再次夺魁

2014年06月24日 09:41 | 来源:央视
分享到: 

  “这孩子挺有主见和主意”

  记者(下面简称记):她是几月份到您班的?

  徐楠(下面简称徐):2013年10月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记:老师之间议论这件事吗?

  徐:没有,知道她回来的范围不是很大。一开始我们也不希望她回来,希望她能适应那边的环境,但这孩子挺有主见和主意。

  记:您为何有如此评价?

  徐:我们第一次面对面聊天,她和我唠的原话就是:我感觉在香港一直待下去也可以像父母说的那样,考研究生再回到北大,但我觉得(花费)这个时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不是我想追求的,我干嘛在这儿浪费时间,与其这样不如再重新选择一次。

  什么事情她都希望纯粹一些。我们曾聊过一些细节,她说之前在港大选课,课程设置上和她要学的有一些距离。

  记:她是学校安排到您班上的?

  徐楠:应该是学校安排进来的,因为我这个班学生实力相对较强,可以找到对手,有助于燃起她的斗志。同时,她的到来也带动了班级其他同学。

  记:她到您班里,您有压力吗?

  徐:有一种担心,担心她的心态,因为复读生一到最后时期心理压力特别大,特别担心临近高考时她的心态有波动。

  记:她是否出现了您担心的波动?

  徐:没有,她的状态是越来越好。

  “我对她说:你回来是享受这个过程”

  刘丁宁的家人给外界关于她复读的原因,是想重新考取北大。

  复读后,班主任徐楠感觉到刘丁宁有过一段迷茫和矛盾。她曾对徐楠说,自己同学都去了北大,明明自己也可以去,为什么会再来一遍,再经历一次高考?

  “你是回来找一种成功感,让你感觉喜悦。”徐楠当时这样安慰她。

  记:您为什么说她回来找成功感,高考最高分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成功。

  徐:因为她很会学习,她能找到命题思路而且乐在其中,她完全是从为什么要这么命题的角度、而不是做题的角度(学习),所以我安慰她是享受这个过程,她也承认。

  记:她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承担着天大的压力?

  徐:当你天天和她接触,你会发现她根本没什么压力。

  记:她向你倾吐了几次“苦水”?

  徐:刚来不久谈过一次,后来断断续续谈过几次,包括之前那次自主招生。

  记:她参加了两次北大自主招生,心态有什么变化?

  徐:那次她没报任何希望。她喜欢语文,对数学类的不感兴趣。那年考数学语文两科,没有政治和历史这些她的强项,她觉得自己实力不是很够,就没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这一次她希望获得北大认可,在备战中可能与之前有了对比,所以有些伤感。

  记:备战伤感时她和你说过些什么?

  徐:她是个感性的人,看见桃花开了会觉得非常惊喜。

  记:您说过她是一个有主见和主意的孩子,又对北大心驰神往,但2013年她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

  徐:家长的话说得特别形象,他们认为,刘丁宁当时对北大的情结就像少女初恋。但家人总是希望可以替孩子把握一下,站在更高更长远的立场上,不断向其陈述港大的各种好处。

  她毕竟是个孩子,可能听说港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也产生了迷茫,等去了才发现和她理想中不太一样,又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港大的环境与她的目标迎合上了,她可能也会接受那里。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辽宁状元 复读状元再考第一名 复读状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