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儿嫌母丑”真有病,得治

2014年07月11日 14:43 | 作者:公孙好|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 

18877

视频截图

 

18879

视频截图

 

18878

视频截图

 

  浙江余姚丁大妈近日换上新衣,凌晨4点挑着米粉、火腿、鸡蛋到萧山看儿子、媳妇和孙女,可儿子不接电话。丁大妈说:“他说,你长得太丑,不要来丢我面子。”大妈哭着回去了。7月9日晚上,儿子回电话说确实在出差,回来后会去看望她。丁大妈有些怀疑:在厦门的话,为何回别人短信却不接她的电话?不过,老两口也不希望儿子有太大压力。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6版)

  看着丁大妈泪流满面的样子,真让人火冒三丈,就像新闻中所说,家里本来就很穷,好容易供儿子上大学出来,却让母亲伤心至此。

  这位不孝子理应遭受谴责。当然,对此事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冷静分析,大概有两种可能:第一,儿子在萧山,就是不想见母亲。这样的儿子就是“不孝”的代名词,可谓道德沦丧,应该遭受最严厉的批判。第二,儿子确实出差了,让母亲产生了误会。但即便是后一种情况,也说明儿子和母亲长期缺乏沟通,以至于让母亲对儿子失去了信任感。至于母亲所说的儿子嫌她丑,也不会是无端空想,恐怕此前就有过类似的矛盾。

  无论如何,这位儿子都应该向母亲道歉,并进行深刻的反醒。这是作为儿子,所必须做的。特别是父母那一句“他在外面也不易”,面对这种心碎之后的包容,做儿子的应该感到深深的羞愧。

  近年来,高学历者不孝的消息屡见报端。此前,海南一位副教授就曾因治疗费、赡养费与母亲产生纠纷,主动磕三个响头和母亲断绝关系。重庆一位女博士竟然不认在农村爹娘,被弟弟曝光。每一期这样的事件报道后都会引发谴责声,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种种不孝事件,在斯文扫地的同时,也在突破传统道德的底线。

  不孝事件也是拜金主义的体现。对这些不孝事件,除了谴责之外,也要看到这其实也是社会转型期里,某些人价值观的错位。一方面,这些人在经历过贫困之后,转而信奉拜金主义。只能看到钱,看不见人。试想,假如他们的父母有数百万元的积蓄,他还会嫌弃他们丑或者是农村人吗?另一方面,他们急于进入上一个阶层,于是撕掉自己过去的标签,主动疏远父母。这种置传统道德于不顾的做法,就是赤裸裸的忘本。

  所谓“百善孝为先”,这是社会的底线,对任何嫌弃父母的做法,都不能给予宽容。这是一种病,必须得治。当然,这需要法律发力,对任何足以构成遗弃的恶行,都要果断追责,决不能饶了不孝子。要知道,这是对老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毕竟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公孙好)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儿嫌母丑 儿子嫌母太丑拒不见面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