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地铁涨价倒逼服务升级
27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最终方案。新方案最终选取了听证方案中轨道交通方案二和地面公交方案二,即地铁起步3元坐6公里,不含机场线;公交起步2元坐10公里。新方案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即和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同步实施。(11月27日《新京报》)
北京地铁告别“2元时代”,已成定局。这也表明,所谓价格调整方案,实际上就是涨价方案。解读地铁调价“方案二”,执行的是按里程收费,即起步价3元,超6公里后实行阶梯加价,并上不封顶,表明里程越长,票价越贵,市民乘地铁同坐出租车无异。既然如此,人们还凭什么去挤地铁?可见,北京地铁涨价之后,势必会增加市民的出行成本。
事实上,地铁涨价,已经背离了公共交通低价惠民的初衷,难道地铁只有涨价一条出路,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殊不知,地铁属于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廉价票制是必须的,政府给予补贴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地铁与市民出行关系最紧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途径,既然政府提供了补贴,就表明政府在向地铁企业花钱买服务,地铁也承担了公共服务职能,就不能一味地以牟利为目的,理应向市民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
缓解地铁交通压力,是地铁涨价的主要理由。然而,地铁的乘客对象绝大多数是上班族,无论是起步价涨至3元,还是超6公里后加价,均对这类庞大的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无力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上下班,更不能选择放弃工作。因此,哪怕是地铁票价上涨数倍,上班族依然忍痛选择乘地铁。这也表明,地铁实行调价政策,非但缓解不了城市交通压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上班族的出行成本。
然而,既然地铁涨价已成事实,那么地铁服务已应该提档升级,使服务质量同票价相匹配。除了执行一卡通优惠政策之外,地铁还应该提供清凉、药品、哺乳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同时,根据客流情况,加强广播力度,引导乘客顺畅进出站。这就要求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上有更大作为,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成本。更重要的是,若想缓解交通压力,地铁尚须在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上下工夫。比如,不妨向莫斯科地铁学习精确控制技术,高峰时段把行车间隔缩短到50 秒,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车厢内的拥挤现象,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出行便利。
编辑:曾珂
关键词:地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