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65年飞渡沧桑:中国从“站起来”到“全面复兴”
(四)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
“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中国加速推入了世界舞台中心。”于沛说,日益繁荣强盛的中国作为世界秩序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正成为全球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者之一。
人们说,从1840年开始,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已经走过170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这个目标这么近。
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并进而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被称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要实现这样的梦想,仍有许多艰难险阻: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贫富差距的困扰,不稳定的区域安全,反恐、环境、气候等非传统挑战,以及难以预测的灾害和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不理解”等。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涉及60项改革措施。
将于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将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中国正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从“善政”走向“善治”,有望进一步清晰地定位执政党、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他主张,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专家指出,中国所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是关照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纵向时空概念,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是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的树立。
在今天世界上,人口总数已达70亿,中国人口有13亿多,约占全人类五分之一。在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善于从全球乃至宇宙的视角去思考各类问题。中国人期盼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让饥饿、贫困、战争、暴力远离中国,也远离全人类。
在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坚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跑道,65岁的新中国在关键时刻再度助跑,向“两个百年”梦想冲刺。
如费正清所言: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宇宙,充满变化、对比、尚未解决的问题和较多的人口——他们无论如何都必然要生存下去!(参与采写:白旭、余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沧桑 65年 中国 复兴 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