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盘点习近平外交理念:以“中国智慧”处理国际关系
“正确义利观”别于西方倡导理念
料将深远影响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今年7月,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强调要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去年3月访问非洲时提出的,此后在多个场合有所论述。去年10月召开的新中国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还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四字周边外交理念。去年3月,他同样用4个字“真、实、亲、诚”阐述对非关系。
“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要重义让利,甚至舍利取义。”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看来,正确义利观已成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必将对中国与非洲、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金灿荣认为,中国“义利观”与西方倡导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在与某国合作时,非常尊重别国的核心利益,不会干涉别国内政,而西方经常打着道义和人权的旗帜,与他国合作时附加政治条件。
在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刘德斌看来,中国领导人就外交战略思想举起“义”的旗帜,是对“支援”“援助”等外交思想的升华,“我们不想改造世界,也不想树敌,更愿意在‘义利观’思想指导下与任何一国展开合作。”
首次厘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
力避中美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除了上述着眼于多边、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理念,在处理大国关系方面,习近平力主的新型大国关系亦持续受到外界关注。
事实上,中国官方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2010年5月,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提出,中美应“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此后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提出,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
去年6月,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与奥巴马达成一致,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首次具体阐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此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论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中今年6月,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他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在这篇近2800字的讲话中,习近平9次提到新型大国关系,显示对这一外交思想的重视。
观察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相处,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传统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猜疑、对抗、冲突的关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美,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
不久后的11月,奥巴马将访问中国,届时,中美两国元首如何就进一步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行沟通,值得期待。(记者 马学玲)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理念 中国智慧 新型大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