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贾康:中国楼市拐点论过于悲观

2014年05月28日 11:34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既然政府已清晰地把重点放在更努力地把保障房托底的事情做到位,保障房的有效供给如果在几年之内跟上来,就可以让商品房、产权房轨道上的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那么,现在就更没有必要特别强调在商品房、产权房这个概念上才有意义的“房价调控”。调控不是说可以不存在,而是说我们现在不必刻意针对房价去强调“调控”这两个字。从长计议,真正有意义的事是:一方面由各地相机抉择淡化行政限购措施——这不是所谓的政府“救市”、“挺市”,而是政府回归市场轨道上其应秉持的调控理性;另一方面积极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不宜简单化地认为房地产税一出台就能抑制房价,实际上,房地产税本身难以改变中国未来几十年中心城市房价上扬曲线的大模样,但在发挥其他功能的同时,确实有利于减少一些房市泡沫,也有利于降低住房空置率,即此税应是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要素之一。

  解决好楼市和房价问题,根本性思路与策略应是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我们目前在宏观调控层面应说正在实行“双轨统筹”框架,一个是保障轨,一个是市场轨。也就是说,商品房的房价高与低,与使低端群体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政府要做的首先是要托住“廉租房”与“公租房”合而为一这个底,其次要积极发展更高一层的“共有产权房”,使刚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年轻白领等没有实力买完全产权房的群体不用再去当“房奴”,最后是在有相应房源的地方辖区内,适时把“补砖头(出资支持新建保障房)”转为“补人头(政府采购式供应公租房,补贴付给特定保障对象的房东)”提高绩效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一般性的商品住宅,政府只需要管土地合理规划、管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和管依法收税就可以了,其余的事情可交给市场去解决。

  双轨统筹调控框架现在已前所未有地明确,政府部门正聚精会神地把几千万套保障房做实、做好,而且保障房概念下已更清晰地把廉租和公租两个概念并轨,这都是值得称道的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前些年在高举“调控”大旗阶段上本应抓住不放的长效制度机制建设,特别是我国改革中的“攻坚克难”事项——房产税改革,至今进展很不理想。三中全会之后,这一改革的方向、思路更清晰了,力求“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的政府,理应抓住制度建设不放而有所作为。

  总之一句话,当前在推进全面改革和顺应资源配置中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视角下,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以经济手段置换行政“调控”,力求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度,应是楼市分化之后政府和各方互动中抓住契机顺应客观规律的重要抉择。

 

编辑:付鹏

关键词:市场 房价 楼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