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中国养老保险缺口逐渐扩大 单靠财政补贴不可持续
补缺口需多管齐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预测,2011年至2100年的90年间,在“中成本情况”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综合精算结余是-12%。这意味着,如果想让基金达到平衡,只能把养老金替代降低12个百分点,或者把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提高12个百分点,而这在现实当中都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果要弥补精算缺口,90年间所需外部筹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为1.98%,占财政收入的平均比重为11.64%。“连续90年每年拿出一成多的财政资金用来补贴养老保险,怎么可能?”
在部分地区,养老金对财政的负担逐年增长。据上海人社局的数据,上海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从2010年起突破100亿元,财政每年补贴也超过100亿元。到2020年,上海可能面临831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广东省人社厅官员曾向媒体透露,财政要为纳入社保的事业单位人员补缴其工龄测算的工资额28%的养老保险费,就算每个职工平均补缴十年,那至少也要几十亿元,如果再算上按工资额的16%缴纳职业年金,数额将更不得了。
新增社保缴纳人数增速有限,财政资金又不能完全弥补养老金缺口,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该靠什么?专家建议,应改革现行养老金运行机制,基础养老金应由财政部负责预算和筹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计发,银行支付;个人账户涉及到养老金受托人,应当由国务院负责,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决策机制,参照和改进企业年金的模式,建立具有信托文化的市场运行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也可利用央企“红利”弥补养老资金亏空,使“红利”流入医疗、养老等领域充实社会保障资金,而非简单进入政府财政“大账”。
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对养老金缺口还需促进其保值增值。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如果部分养老金能持有股票资产,从长期来看是抵御通货膨胀的好办法。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投资机构,专门负责养老金的投资,其投资策略应该是多元化的,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实业投资均可涉及。记者 赵静扬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养老保险 财政补贴 养老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