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闯进火箭垄断市场的“90后” 胡振宇:“一条道走到黑”

2014年07月27日 12:00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爱好

  高中偏科 只爱玩炸药

  新京报:大家印象里,火箭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你的火箭和我们印象里的火箭有什么不同?

  胡振宇:平时大家看到的火箭多是运载火箭,要把卫星运到轨道内,而我们做的是探空火箭。简单来说,一个不会掉下来,一个会掉下来。

  新京报:探空火箭的定义和用途一般是什么?

  胡振宇:探空火箭是30至200公里高空的有效探测工具。与运载火箭相比,它体型更小,通常长度不超过10米,是在近地空间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

  新京报:很多人都在想,一个20岁出头的大男孩,怎么会和“火箭”、“企业创始人”的字眼捆绑在一起。

  胡振宇:上了大学,我还是很喜欢化学,包括炸药和航天,后来通过其他爱好者接触了火箭,火箭的燃料和炸药有相通性。

  新京报:你中学时代就喜欢“玩炸药”?

  胡振宇:嗯,我偏科,化学之外的课经常睡觉。业余时间都在家做炸药实验,还因此被炸伤过手。

  新京报:恐怕没有父母喜欢让读高中的孩子整天做炸药实验。

  胡振宇:我爸只要见到化学原料就扔出去。那时零花钱少,试剂品又贵,我爸妈老扔,怎么办呢?我就找几个一起玩的同学,问谁家管得松,把药品都放他家,周末都去那儿做实验。

  新京报:从学工商管理到做火箭,跨度还是很大的。

  胡振宇:是的,大二时,通过论坛我参加了科创航天(国内最大的航天爱好者组织),我做过三次实验,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一次是因安全问题被叫停,第二次差太远,直接爆炸了。

  新京报:你在2013年7月终于发射成功了?

  胡振宇:去年7月发射之前,科创航天开会讨论过,有成员说我技术不过关、设计不合理,飞上去一定会掉头、爆炸等等。说实话,发射前我压力特别大。

  创业

  把火箭市场价降100万

  新京报:毕业后怎么会想到开公司,而不是继续搞研究或在相关单位任职?

  胡振宇:父母希望我做工商方面的工作,但我不想去,还是想做火箭,国企和研究所也有机会进,但进去就要做被分配的课题,没有自己做项目的自由。我想给自己打工。

  新京报:现在你的公司有多少人?

  胡振宇:目前就三个人。有六年机械工作经验的吴晓飞,还有清华大学的博士严丞翊。我负责燃料、接待媒体、管账和打下手(笑)。

  新京报:目前运转如何?

  胡振宇:已经获得第一份订单了,争取近期出成果。另外有一笔三百万的投资快敲定了。

  新京报:你们公司的客户一般是哪儿?

  胡振宇:一般科研机构和高校比较多。我做过半年市场调研,结论是国内市场容积不大,意味着产值不是很高。国家大企业投入的精力、人力成本高,售价也高很多。

  新京报:目前国内探空火箭服务主要是谁在做?

  胡振宇:据我了解只有一家国企,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一家研究院,他们每次发射的报价300万。

  新京报:你觉得这是机遇?

  胡振宇:对他们来说,探空火箭一年只有几千万的盈利额,鸡毛蒜皮,但这个数字对小公司是很可观的。

  新京报:你们预计制造的火箭,与市场上的比有什么明显改善?

  胡振宇:现在市场上的就是天鹰系列探空火箭,我们计划三年内出正式产品,要比天鹰里规格最大的火箭飞行高度高50公里,载重多15公斤,售价要比它低100万人民币。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90后开公司卖火箭 火箭垄断市场 90后 胡振宇 火箭小子 “翎客航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