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部分地区已断水3个月(视频)

2014年08月02日 10:52 | 来源:央视
分享到: 

  解说:

  经过此次人工增雨,促使亳州市大部分乡镇的降雨量都超过了10毫米。但距离缓解旱情,这样的雨量,还远远不够。

  董凌:

  目前亳州这个旱情,如果是不到20毫米以上的降水,就不能达到缓解的作用。现在看到达到重旱这个程度,必须得50毫米以上的降水,才能有效缓解旱情。

  主持人:

  其实,年年出现这样一些干旱的问题,暴露出来是深层次水的危机。刚才王院士也说了,那么其中有一个原因,干旱就是因为常年我们国家的这个基础的水利设施,可能是处在不足的状态,有多不足,我们不妨拿出几个数字来看。

  那么,7月30日同样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数字,山西省我们来看看,225座水库是干涸的,1.6万眼机井出不来水出水不足。河南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亿立方米,抗旱水源十分短缺。湖北省,600多座水库是低于死水位,111座小型水库,5万多口塘堰是干涸的。那么你看,刚才我们也看到基础设施缺乏,那好了,接下去我们继续连线王浩院士。

  王院士,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们自然有一个问题,那么本身就是要应对水资源短缺的这个水库,在我们现在的整个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在抗旱的过程中,它发挥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王浩:

  水库可以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库有两类,一类是地下水含水层,地下水可以视做一个大水库。再有一个,地表水的水库。就是我们惯常意义提到的这个水库。那么咱们是发展中国家,整个水库修建的量,比起发达国家,比起这些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还是差一些,还跟不上,水库还不够用。

  主持人:

  您告诉我们一个数字,差多少比如说?

  王浩:

  比如说中国的水库的总库容,占年径流量的比例是22%。这个在美国是66%,在西欧、北欧这些国家是90%、95%。

  主持人:

  王院士,您提供的这些数字上的差异,意味着什么呢?是意味着我们的技术能力不足,还是说资金能力的不足?

  王浩:

  主要是资金能力的不足。另外还有一些具体困难。这些水库,咱们中国修水库的必要性,还要大于美国,大于西欧。为什么呢,因为咱们中国是大陆季风气候,雨季和旱季的分别十分明显,我们必须在雨季收集宝贵的雨水、洪水,挪到旱季来用,否则入不敷出,人没办法发展,没办法生存。

  主持人:

  王院士,刚才您说主要是,并不是技术原因,是钱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好像并不缺钱,比如说外汇储备,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显示,我们并不缺钱,为什么在水库这方面,我们是钱反而成为了一个瓶颈?

  王浩:

  一个是投资完全要靠财政,因为修水库它本身不是一个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现在修水库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什么难题呢,就是生态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为了人过日子就需要修水库,但修了水库,对洄游性的鱼类,就会发生一定的,造成它一定的损害。

  主持人:

  就是它是一个两难,怎么也不是?

  王浩:

  是一个两难。

  主持人:

  那王院士刚才您也说了,这个水库有一个窄义的,那么就是地表水的水库。还有一个的广义的地下水,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大水库。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比如说在很多地方,地下水由于这个城市缺水,所以很就是,没完没了,很大肆的去抽这个地下水,现在就是人和地下水这个矛盾,现在怎么来解决?

  王浩:

  现在举个例子说,就拿世界三大含水层之一的,华北大平原的地下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来说,这个由于这个地方,现在要满足它的现状发展,需要748毫米的降水量,才能满足海河流域,满足华北平原的用水。可是这一带的平均降水,只有535毫米,还亏缺213毫米,那么这213毫米怎么办呢?一个主要的方面是超采地下水,另外还从黄河流域、从临近的流域调水,几十亿一年。这样子才支撑下来。那么怎么解决它呢?就是一方面,靠近海边的地方,我们可以搞一些海水淡化,来替代超采的地下水。一方面,靠近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可以搞一点跨流域调水,根本的方法还是要节水,这样子拿地下水做战略储备,做机动水源,做抗旱的主要手段,后备手段。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断水3个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