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阿来发声明三问鲁迅文学奖 期待质疑获合理解释

2014年08月17日 10:13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阿来力挺“非虚构”:

  “是对日益狭窄与边缘的报告文学的一种拯救”

  阿来非虚构《瞻对》0票落选本届鲁奖“报告文学”奖。不少人分析有可能是其“非虚构”与“报告文学”两个概念发生争议。华西都市报曾采访过的多位资深文学批评家,都一致发出呼吁和建议:将文学奖中的“报告文学奖”改为“非虚构”。对此建议,阿来表态给予赞同,“但目前的问题是一些人观念不对。报告文学本该就是非虚构。”

  对于“非虚构”与“报告文学”两者的关系,阿来在公开声明的文章中,也有专门的阐述。他认为“非虚构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学界的提倡,与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加入这一体裁的写作,正是对日益狭窄与边缘的‘报告文学’的一种拯救。”

  阿来认为,当下报告文学存在“危机”,“因为其写作陷于某种模式,缺乏创新与开拓的意识与尝试。而‘非虚构’这一概念的提倡与实践,正是对这种沉闷局面的有力破解。”“报告文学难道和别的文学体裁大不一样,不一样到一定划地为牢,囿于某种僵死模式,而不肯呈现出一点开放性与创新性?非虚构如果不是报告文学,那么,它是那一个文学类别?诗歌?或者神话?”

  阿来声明摘选

  得奖与不得奖

  我都得继续上路,进行我独自的寻访

  该奖项评奖期间,我正在川藏线西段寻访。五年前,……我开始对川藏地区的考察,追溯如此现状的前因后果,直到去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刊发《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今年,我又继续这一意旨下的寻访。记得那天中午,停车在波密到林芝间的公路边休息,吃点干粮。有了信号的手机开始接收信息,其中一条祝贺《瞻对》一文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类评选中进入前十名。我没有太在意。……

  得奖与不得奖,我都得继续上路,进行我独自的寻访。

  ……下午五点,又在林芝新华书店购得有关西藏史方面的著作三种,在酒店一边休息一边翻阅,这时得到记者电话,告知《瞻对》一书最终以零票落选。当时只有迟钝的漠然。是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电话将我唤醒。对这些电话里记者要我表态的追问,我都告知,我没有什么话好说。可电话依然接踵而至。终于,这些电话唤醒了我心中的愤懑。所以,又一个记者的电话打来,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我站在尼洋河边的堤岸上,对着暮色渐浓的空荡荡的河谷说出了三个字:“我抗议!”

  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我嘲笑自己:你能抗议什么?!……

  但是,这三个字一经出口,自然就是另一种局面了。这种自我疑惑令我冷静下来,我对进一步追问的记者说,我不想说什么了,但我会写一些文字来表达我对这个奖项的疑问。这些天来,面对朋友,媒体和记者的不断打探,我想我确实应该,也有权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但我在等待,等待此次奖项的报告文学组的评委对这个奖项的评选标准与原则有所解释。我愿意看到,当评委们的解释与澄清出来后,我会被说服。那么,我愿意为我说出的那三个字承担一切责任。后来,我从媒体上看到报告文学组的评委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的回应。回应是这样的:得零票是正常的,“写小说得过奖的作家写报告文学不一定得奖。”面对这样的回应,……我心中疑问依然如故:……(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摄影陈羽啸)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阿来发声明三问鲁迅文学奖 期待解释 鲁迅文学奖 阿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