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机关食堂腐败调查:暗藏红木沙发、KTV、电影院
专家建议公务接待签名制遏制“舌尖上的腐败”
“公款吃喝风”历经多次“变种”,屡禁不绝,果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对八项规定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是“一阵风”,上面督促紧,下面执纪严;上面不督促,下面执纪松。部分基层干部甚至认为八项规定不会监督到这一层级,不以为然,以各种变通形式违规。
“一些单位落实八项规定时,制定的整改举措非常抽象,属典型‘牛栏关猫’,单位内部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形同虚设。”这名负责人说。
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周维强认为,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且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遏制公款吃喝缺乏公众参与的长效化治理机制。
曾多次参与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的辽宁省律师协会会员陈宝龙建议,公务接待应推行实名制,制订并出台公务接待法规,严格界定公务接待的范围、对象、费用标准等项内容,参与公务接待的主客双方都必须如实在“公务接待单”上签名。同时,应该要求各级政府把公务接待的次数、范围、事由、费用等,每季度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以便社会公众对公务接待进行监督。
“纪检部门不能‘关起门’反腐,应该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提高群众反映问题和表达意见的便利性,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检举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让各种‘新变种’和‘隐身衣’无处躲藏。”周维强说。
编辑:罗韦
关键词:机关食堂 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