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习近平等常委们强调:把握经济新常态 认真做好五件事
积极引领 寻求突破 探索新举措
对于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中央高层寄望各地积极探索,从实践中获取新经验。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省调研时表示,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改革”,是习近平给出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他要求,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希望吉林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省调研期间提出。
可探索的方面很多,创新金融手段、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即是其一。
4月17日,李克强来到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着重谈及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他说,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金融调控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有新举措。
“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有效,加大定向调控和结构性改革力度,在搭配组合运用好现有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根据需要创新推出针对性强的金融措施,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配合,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支撑。”在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
应对经济新常态 干部要有新状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领导干部“找准方向踩对点儿”,要有对应的新状态。
6月30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他给县委书记提出的4点要求中,其一就是要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4月10日,李克强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阶段,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在两会期间,刘云山曾提醒,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三个问题”、提高“三项能力”:要切实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提高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依法领导经济工作、妥善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
4月11日至13日,刘云山在广西调研期间亦指出,新常态就要有新状态,就需要党员干部有更强的责任担当。
对此,刘云山给出了具体要求:要把党建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推进,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用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在中央高层看来,新常态下的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对外开放必须要上新水平。
所谓“要上新水平”,包括在努力推动外贸转型、有效利用外资的基础上,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李克强指出,这是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中德经济互补性强,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德国的技术、研发能力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5月7日,张德江在会见德国博世集团董事长登纳时说,“中方欢迎德国企业以及其他外资企业来华合作发展,并进一步为外资企业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6月17日,刘云山在会见欧洲议会社会党党团代表团时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体量更大,为各国发展提供的机遇只会增多、不会减少。”3月22日,张高丽在第十六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讲话指出,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将进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更大规模地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习近平 把握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