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众说
"捐赠哈佛"有违慈善"雪中送炭"本意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23日,潘石屹在其认证微博上回应,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7月24日《新京报》)
从表面上看,潘石屹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向哈佛大学捐赠人民币9300万元,用以资助在哈佛就读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理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有人质疑潘石屹未捐给中国高校,大可不必,接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的中国优秀贫困生,同样需要得到资助。退一步讲,即便是潘石屹这次资助的是外国贫困生,也无可非议;毕竟,慈善无国界,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外国慈善家,不是也资助过中国的贫困生吗?
可见,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潘石屹将“SOHO中国助学金”捐给了外国高校,而在于其选错了捐助对象,将“SOHO中国助学金”捐给了世界级名校哈佛。众所周知,公益慈善的根本目的是济贫帮困,即“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事实上,据公开数据显示,哈佛大学年捐赠基金数已超数百亿美元。可见,潘石屹向哈佛捐赠人民币9300万元,无疑是在“锦上添花”。
再者,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专家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的结论显示,在优秀学府上学的大学生中,只有3%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而据非营利机构“国际教育协会”2013年年底数据显示,中国在哈佛的留学生有686名。可以说,其中的贫困生廖廖无几。不可否认,在中国,贫困家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没有能力出国留学的,更没有资格上哈佛等世界名校。如此看来,“SOHO中国助学金”资助中国在哈佛的留学生,也是在“锦上添花”。
因此,潘石屹捐赠哈佛,有违慈善“雪中送炭”本意。捐资助学,既是爱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扶贫济困,支持公益,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一项具体行动。因此,捐资助学既高尚又纯粹,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掺杂不了一丝儿利益纠葛。如果潘石屹捐赠哈佛,仅是在选择资助对象上出现了偏差,人们还可以理解,还可以校正。但如果是借捐资助学之名,实现其他利益诉求,就另当别论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潘石屹 捐赠哈佛


可爱动物为“世界无烟日”代言 萌翻网友
南京年轻人激情“彩虹跑”助威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南京气温“震荡上扬” 市民戏水冲浪消暑
巴黎“爱情锁桥”将封桥解锁
江苏扬州大学生行为艺术倡导禁烟
英女王亮粉套装出席白金汉宫花园聚会
甘肃武都:野生大熊猫罕见入村 吃野草莓尝新麦子
委内瑞拉师生示威 要求改善设施提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