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众说
商家不能在“双11”只顾利益罔顾规则
“双11”网购大型促销即将到来,北京市工商局11月2日特别发布“双11”警示,电商必须保证及时送货和退换修服务。工商总局此前也约谈了阿里巴巴、京东等10家大型电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电商用“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也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11月4日《大河报》)
电商新模式,网购新生活,本来一个和商业完全不搭边的普通日子,硬是被各路电商给炒作成了一个所谓的“双11网购狂欢节”,阿里巴巴集团更是先人一步,于近日把“双十一”注册成了自己的专属商标,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电商们对这一天的重视。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虽然无节制的购物总让人在事后有“剁手”的感觉,但毕竟在这一天里可以买到很多打折的商品,享受购物的优惠,所以也乐见各路电商的“双11大战”。
但是最近北京市工商局特别发布的“双11”警示,却在提醒全国亿万消费者:网购有风险,出手需谨慎。当然了,北京市工商部门并非直接提醒消费者,而是以约谈电商的方式,督促商家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不要玩各种花招,藏各种猫腻。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提醒无疑很有现实意义。为了在“双11网购狂欢节”占得先机,获得更大的市场利益,一些商家的市场营销和经营行为并非是那么中规中矩,有些甚至已经涉嫌违法。
比如说有些电商在“双11”前悄悄把各种商品的价格涨上去,然后等到“双11”就高调宣布降价促销,但实际上降价后的价格就是涨价前的价格甚至要比涨价前的价格还要高,这无疑就是一种市场欺诈行为。再比如一些电商为了吸引消费者,扩大影响力,频频使用“史上最低价”“销量第一”“排名第一”等等宣传口号,但事实到底如何,却谁也说不清楚,而这样的宣传,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并且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种种问题的存在,表明一些电商确实存在只顾市场利益不顾商业规则的行为。这里的商业规则,既包括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守,也包括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等等基本的商业道德。工商部门之所以在“双11”到来之前特别加强对电商的市场监管,对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既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我国电商行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内电商蓬勃发展,成绩傲人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交所的成功上市就是最佳证明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少数超级电商异军突起的同时,绝大多数个体户型网络商家仍旧在惨淡经营,我国总体的电商事业并没有真正做大做强。而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树立全体电商的商业公信力,打造让消费者感到放心安全的购物环境。如果商家只顾利益罔顾规则,不但是市场短视的表现,更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双11 约谈阿里巴巴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