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沸点
南昌高考生家长称替考曝光前进门不查准考证
在制度设计地,一个高考考生的信息采集、核实,至少要通过县、市省三级招考部门的整体配合,那么南昌的此次替考事件,到底在哪个环节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地都在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让高考考生信息采集更加科学、严谨,防止造假。然而,技术升级了,并不等于信息采集的漏洞就能完全避免。
熊丙奇:
由于这几年我们在推行互联网,在互联网技术之下,那现在信息的采集它应该是更加的科学和严谨,学生在网上提交信息,那实际上这个信息提交上去之后直接就发到后台数据库,再让学生到现场去验证。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挤占了造假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任何的技术的背后操作的都是人,但如果说人没有这样的约束,那这个他会动用他手中的权力,然后利用这样的一些规则,导致这种规定规则是形同虚设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江西替考案中,这个考生的信息,尤其是关键信息的替换是替考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好了我们来看看在江西如果要参加高考,要经过什么样的信息?那么江西省高考的报名程序第一,要带着户口本、第二代居民身分证、学生证,三样重要的证件去报名。那么还有一个叫基础信息采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么各报名点要用身份证阅读机,直接读取他身份证上的信息,并且用数码相机现场采集考生的照片,这还不算完,第三步有一个要审核,那么如果信息收集起来了,经过审核之后才能够提交学生的数据。
这一套程序看起来是相当严密的,因为要带着很多重要的证件,而且要现场去给这个参考的考生给他照一张照片,那为什么在看上去这么严密的一套程序下,还会发生今天的江西替考的这样的事件呢?接下去我们请教一位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研究员,储先生你看,您觉得这个三个环节里面,会哪一步发生会导致替考事件的发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最开始的信息录入,这个环节可能是发生问题的第一个起点,然后在审核的过程中又不够严格,那么导致这个问题就继续存在。
您说的信息录入,谁在进行信息录入?
储朝晖:
一般是区县的信息录入员,那么,或者有的地方是在一个中学里的一个整个学校一起录入。
储先生我们不是侦查者,我们也不是公安机构,我们仅仅是作为记者我们在推测,那么是否如果说是替考的这些组织做了这个信息输入员的这样一个买通的工作,就有可能把这样的一个偷梁换柱的工作做成而不被人发现,可以吗?
如果说是极少数、个别的,那么有可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现在这个数量这么大,那么显然不是一个工作疏忽,这背后肯定有相互勾结的因素在这里面。
这是信息录入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个江西替考案里面,这个替考者,枪手,他拿的身份证和准考证,我们看上去都是合乎规定的这样一个证件,那么问题是,是证件就是假的,还是说有人参与制作了这样的一个真的证件?
从整个情况分析来看,肯定是有人有意的去制造这个证件,有意的想通过这个考试的审核环节,然后在各个环节的把关人,可能参与了这种合谋,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那这个证件有可能是除了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的相关部门也卷入其中了,这是一种可能性,同时,就像整个的记者在报道中所曝光得那样,因为是肉眼看,他也许不需要那么严格的个身份证的一个制作,也许身份证本身就是街头做的是假的,也有可能性是吧?
这个因为现在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证件,没有去考核这个证,所以我们不能做这个判断,至少这个证的有可能是相关部门也参与了做这个证,因为一般的身份证它要经过审核,包括如果说他经过机器审核,那么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
还有,就是在现场,都是监考者用肉眼在对一下考试的人和证件上的人是不是一个人,但是我们设想,假如是用机器是读这个身份证的话,那不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我认为机器读从信息各方面来说更准确一点,但是如果说是用这个机器的人他被收买了,那么依然是不能发现问题。
您的意思就是说,不管这个物质上怎么样的严禁,如果说人出现了问题,可能也全部都是崩溃的。
对。所以,我认为既要靠技术,又要靠人,如果这个技术和人有一个方面出了问题依然会是出现问题。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们在说环节的时候,刚才我们注意到一个信息录入员有可能是有问题的,但是刚才我们说,还有一个最后一关,还有一个审核环节,那为什么审核这个时候没有兜住这个问题,又让它跑了?
那么,就说明审核这个环节,有可能信息录入员是受指示的,实际上信息录入员他的权力是有限的,如果他没有受到指使,他录入这一个明显是存在问题的信息,自己肯定是知道会出大问题的。
审核也是信息录入员在审核吗?
审核肯定不是。
那为什么审核这一关也被攻破了?
至少是上线是一个组织的行为,这个组织行为,我认为他攻破的第一关不是信息录入员,他攻破的第一关是比信息录入员掌握权利更大的一个人。
好,储先生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跟您连线。高考舞弊的这种行为是年年都有,我们年年都在打击,但问题是,为什么年年打击而年年又打击不尽呢?我们继续关注。
高考,这个在很多人心中本应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却在近些年不断产生负面新闻。
罗彩霞:
我叫罗彩霞还有很多罗彩霞,但是这个身份证号码是独一无二的。
几年前,罗彩霞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名字,而名字背后却有两个人,一个是2004年高考考了514分却没有收到任何一份录取通知书,而被迫复读的罗彩霞。还有一个是总分335分,却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的罗彩霞。事实上,后面的这个罗彩霞真名为王佳俊,她的父亲王峥嵘,时任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他用罗彩霞的身份和高考乘机将王佳俊送进了大学。
“罗彩霞事件”调查组副组长 肖益林:
我们现在查证,(王峥嵘)是从邵东县界岭派出所搞到了一张空白的户口迁移证。
于是,王峥嵘利用这张空白户口迁移证伪造罗彩霞的户口迁移证,同时,他又拿着王佳俊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到县招考办领取高考档案,伪造成罗彩霞的高考档案,最后,王佳俊拿着这些假手续去贵州师范大学报道。
编辑:曾珂
关键词:江西高考替考 高考替考 南昌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