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天下
三峡开工20周年:让中国水电装备制造业站到全球高端
1992年至2013年,库区生产总值由152亿元增加到57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950元增加到3.9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从41%、85%、70%提高到了94%、87%、94%。与此同时,据综合监理调查统计,三峡库区城乡移民住房保障率为100%,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库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保障。一个和谐、富裕、美丽的新三峡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位于长江流域关键位置,三峡工程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能巨大。从古至今,崇山峻岭都未隔断长江沿岸人民“同饮一江水”的情思。
长江流域的淡水资源、粮食产量和人口,大体都占全国的1/3,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城乡差异较大,二元结构明显,也是沿江各省的共同特征。
如果将长江全流域比作一盘棋,三峡工程就处于“棋眼”这样的关键位置。有了三峡工程,长江流域“这盘棋”就活了。聂卫国认为,“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20年来,长江水患被驯服、“黄金水道”效应显,更多外部投资开始奔向三峡库区,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向沿江地带集聚。
毗邻三峡大坝,秭归县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物流兴县”战略的基础平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值逾百亿元。
上游沿江区县获得发展机遇。库区最大移民城市——万州正在建设成为一个集江城、山城、湖城、桥城、港城于一体的宜居之都。
三峡工程激发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活力,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的区域联动。
“盛世峡江天地变,和谐三峡谱新篇”。这条悬挂在湖北宜昌通往三峡大坝专用公路上的标语,描绘的正是走过20年风雨历程之后,壮美三峡的今天。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三峡工程 三峡开工20周年 水电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