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天下
去年我国被遣返者60%因非法居留 厨师扎堆被遣返
境外犯罪后果严重
“拿到签证,能够顺利入境,并不代表就高枕无忧了。一旦触犯当地的刑事法律,也一样会被遣送回来。”倪炳红表示。
2013年12月22日,遣返所接收了一位被东欧某国警方遣返的中国籍旅客王伟。王伟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中国人,他独自一人来到东欧某国淘金,在当地做服装批发生意,生意兴隆。但好景不长,当地的中国人看到了王伟的发家路,纷纷效仿他做起服装生意,竞争日益激烈。为留住客户,王伟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服装赊给客户,允许客户卖完货再结账。很快,资金本就不充裕的王伟开始捉襟见肘,几次讨要货款都吃了闭门羹,有的零售商甚至借助当地黑社会势力威胁王伟。气愤之下,王伟与当地势力“火拼”,结果造成多人受伤。王伟被当地法院判刑10年,直到服刑期满被遣返回国。
“像王伟这样因严重犯罪行为而被遣返的属于少数,多数案例还是由于被遣返者不了解或者忽视当地法律,或是对当地法律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差异缺乏认知而导致的。”遣返所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人在国外被抓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赵梦是某国留学生,在拿到化学博士学位后在一家跨国制药公司工作,担任研发部项目主管。为方便加班,她将公司资料拷贝回家。不料,公司发现后上报到该国司法部门,结果赵梦被当成间谍接受审判。最后,她以盗窃商业机密罪获刑,服刑18个月后遣送回国。
2014年5月1日,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欧洲某国,因代购奶粉行为遭到当地政府查处,直接被遣返回中国。据介绍,在海外读书的留学生从事代购活动,一旦被移民局查处,虽然移民局会具体个案具体分析,但将面临较高的被遣返回国的风险。
此外,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可能为在国外犯罪埋下隐患。一些在外华人逃避税负、账单、罚单等的行为,虽然看似小事,但在外国都有可能被视为刑事犯罪而遭到起诉,甚至可能影响其之后的签证和永久居留权的申请。
有法律人士提醒,不要以为在境外犯罪,被遣返回来之后就可以万事大吉。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境外犯罪被遣返回来之后,我国对其在境外的犯罪行为仍有追究的权力,即使一些罪犯在国外已经服刑,我国司法机关仍然可以依据其犯罪的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处罚。
偷渡人群的黑色生活
2014年8月,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遣返所接收了一名从中东某国遣返回来的旅客李江。他脚上打着石膏,还缠着厚厚的绷带。2014年2月,李江以旅游名义前往国外,接着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死亡之旅”:李江先从一国沙漠徒步到了另一国,再经过一个月的露宿街头,两个月东躲西藏地“打黑工”,好不容易有了容身之处,却被警察盯上了。8月的一天夜里,李江听到有警察在用力敲门,他因找不到藏身的地方,情急之下便从窗口跳出,不仅造成脚踝骨折,也难逃被遣送回国的命运。
说起以后的打算时,李江忍不住流泪了,“以后打死我都不会再偷渡了,不仅没赚到钱,还差点把命都搭上了,等我把脚治好了,就踏踏实实在家过日子!”
像李江这样的偷渡人员不在少数。据遣返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偷渡的目的地是北美、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些偷渡者以旅游的名义,持用本人护照和北美、非洲等国家的签证正常出境后,再换持“蛇头”提供的伪假证件,辗转几个国家后偷渡到目的地国,有的人在转机时直接“跳机”,在境外“蛇头”的接应下实施偷渡。
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偷渡成功,他们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淘金梦”,甚至有很多人面临悲惨的黑色生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北美和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加大了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这些偷渡人员成了最先的“受害者”,他们在被国外警方查获后,少则被关押几天,多则被关押一两年,一些人刚偷渡到国外就被抓,国外的日子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遣返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人在境外受到的待遇并不好,有些偷渡人员刚到遣返所时,往往衣衫不整、神情紧张,甚至身上还有明显的伤痕。这些来自我国东南沿海农村地区的偷渡者,大多数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他们为到国外“挣大钱”,不惜血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实施偷渡。他们不光要付给国内“蛇头”高额的“出国费”,在国外还要受到“蛇头”的打骂。许多人回国时,已身无分文,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以前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去欧洲、美国的偷渡人群数量非常大,尤其在该省一些地区,一旦村里有人偷渡成功,村支书甚至会带着村民去家里庆贺。”倪炳红告诉记者。近年来,因偷渡而被国外遣返的中国人数量有所减少,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渐渐削弱了人们对国外淘金的兴趣。此外,国内和国外对利用伪假证件甚至无任何证件的偷渡人员实施严格处理,一旦抓获,立即遣送回国。
(图片摄影:《方圆》杂志记者 张哲)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被遣返者 非法居留 厨师扎堆被遣返 拒绝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