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悦读
“玉兔”,在“广寒宫”可好?
月面生存绝技在身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月球上,由于自转周期与地球不同,一个月夜的时长相当于地球的14天多一点。昼夜温差极大,月夜的温度可达到零下180摄氏度。“玉兔号”机构控制出现异常之后,要在月球无光照的环境下安全度过长夜,不仅要开源,也要节流。重要的措施是巡视器在月夜要切断相关仪器的电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机耗电。同时也要增加能量来源,比如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与锂离子蓄电池组合,将月球上白天“收集”到的太阳能储存起来。在拥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后,“玉兔”巡视器要想实现月面生存还需要有完善的休眠机制。它的休眠程序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在此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单元、电源开关等需要在地面指令和控制器的协调下完成休眠动作。
月夜期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处于断电关机状态,与地面联系中断。月夜结束后,太阳从月球东边冉冉升起,阳光照射在月球车太阳翼的电池片上,产生电流,就像生物钟一样,能够保证“玉兔”准时醒过来。月球车上综合电子、测控等设备陆续加电到一定值,接通开关。测控线路传输信号到地面,科研人员再从地向月发送信号,设置它的工作状态。
“玉兔”故障后的苏醒自然使人们关心它是否会“痊愈”。裴照宇表示,月球车已全面唤醒,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其故障原因仍在分析排查中。他说,“玉兔是以非正常状态进入睡眠的,我们原来担心它无法承受月夜极低温度,但它活过来了!它起码还活着,就有救过来的可能性”。
“玉兔”带我们坐了一场由悲到喜的“情感过山车”,它接下来在“广寒宫”的工作情况仍引人关注。
带病工作尽心尽力
月球车的设计寿命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它在月球至少要经历3次月夜休眠和再唤醒。在此前两个月昼工作期间,月球车搭载的4台有效载荷相继开机,在多个探测点开展了科学探测工作。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均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这些科学探测数据为建立巡视探测区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以及区域地球化学与构造动力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虽然“玉兔”号目前还存在一些故障,但它的整体状态已经趋好。
进入新的月昼工作期后,嫦娥三号着陆器搭载的有效载荷重新开机,也重新投入到科研观测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嫦娥三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张熇,在介绍着陆器最新探测进展情况时说,目前,着陆器上的两个科学探测仪器——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均工作正常。月基天文望远镜此前开启观天探测,成功采集了天文图像。极紫外相机成功获取了地球等离子体层观测结果。着陆器上的工程参数测量设备——月尘测量仪也在正常工作,继续收集月球表面环境的月尘参数。
在第三月昼中,“玉兔号”月球车和嫦娥三号着陆器正在按计划开展科学探测。它们的相继苏醒,标志着月球探测器成功地再次度过了一个漫漫月球之夜,也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月夜生存技术。科研人员也将充分利用有限月昼期,尽可能多地获取科学数据,并加强对已获取科学数据的研究工作,为探月发展积累更多科学储备和技术经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月球 玉兔 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