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观察

节前送礼变“节后奉上” 公款送礼“暗度陈仓”

--中秋“月饼禁令”追踪

2014年09月04日 09:28 | 作者:周强 白靖利|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广东一地级市官员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节前送礼的行为很少,但企业老板都会主动打电话说,现在风头紧不敢节前送,但礼品都已经备好了,打算节后补请吃饭再送。”

  曾在广东某县接待办工作过6年的张天文(化名)坦言,现在送礼不好送了,领导也越来越不敢收礼了。“现在针孔摄像机什么的那么发达,谁知道你会干什么?”

  张天文现在自己开了一个公司,他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不送的礼就尽量不送了,但是一些必须要维持的关系还是要继续“打点”。“时间、地点都由他们定,一般都会找个很不起眼的小饭店什么的,然后自己打个车过去,把该给的东西给了马上就走,尽量不吃饭。”

  规范权力运行阻断权钱交易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陈天祥认为,收礼与送礼的本质就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下级给领导送礼表“孝心”,是因为上级领导掌握干部升迁的“命运”;企业给政府送礼,是因为政府掌握过多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不透明。

  记者调查了解到,从某种程度上看,公款送礼屡禁不绝还反映出当前公务报销制度漏洞。一家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财务人员只认发票上的领导签字,而疏于核实发票的开票时间、明细、金额以及报销的频次。”

  预算专家、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表示,在各项反腐制度推进下,在遏制公款消费方面,政府比国企进步不少。国企财务公开严重滞后和财务使用标准不透明,给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留下了制度漏洞。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严防节日腐败,可加大对8、9、10这三个月的财务监督与审计,特别是在外出学习、车辆使用上加大监督审查。

  吴君亮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让国企财务开支公开化、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才能压缩国企公款送礼的空间。”

  陈天祥说,纵观国际经验,很多政府都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什么礼绝对不能收,什么样的礼可以收,什么情形下的礼不能收,礼品的价值不能高于多少,收礼后向谁备案等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安排,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所以滋生了很多灰色地带。在事前防范方面,对于公务员的行为规范要更加细化。”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月饼禁令 中秋月饼 中秋节 中秋送礼 公款送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