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观察

马英九恶补新媒体是在亡羊补牢

2015年02月14日 08:30 | 作者:高杨|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据台湾媒体报道,就在昨天,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其官邸举行的“网络浪潮新思维研习营”期间,和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以及所谓“总统府”内所有科长级以上主管,全程与会聆听。台湾舆论认为,如此认真聆听新媒体课程,在马英九过去6年多“执政”生涯中实属罕见。而国民党内部检讨去年底“九合一”选举中蓝营惨败的主要原因时,缺少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则被排在重要位置。

  舆论指出,以往马英九当局和国民党的重要决策主要来自一个封闭的自上而下的“告诉民众当局准备做什么”,而不是“民众需要当局怎么做”。因此很多决策虽然从主干上看可能是积极的,但因为这样的决策往往脱离民意,而往往遭到质疑。在台湾社会,民意反映的渠道过去主要依赖各级民意代表,而从本世纪初开始,尤其是近几年来,民意往往通过新媒体来表达。

  而这一特点恰恰被大部分出生于草根阶层的民进党人士所掌握,利用新媒体造势也就随之成为民进党对决蓝营和鼓动撕裂社会的主要方式。民进党在巩固岛内原有深绿和泛绿人士的基础上,又通过新媒体的宣传,吸引了相当一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他们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传播广、时效快,和无限开放的特质,通过设计议题引领和主导社会舆论走向,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通过新媒体的联结,他们往往主导了岛内民意。

  2012年6月22日,当两岸服贸协议在上海签署后,民进党正式运用新媒体,在第一时间开设反服贸专题,利用岛内民众对服贸协议的陌生和无知,通过渲染和歪曲两岸服贸协议一旦实施,可能会给岛内相关产业带去毁灭性冲击,让大批年轻人无法就业或者失业等等。一时间,岛内很多人谈服贸色变。

  按说,两岸服贸协议无论对于岛内民众就业,还是提振台湾经济,都无疑是一剂良方,但由于面对民进党和一些民众质疑,马英九“执政”团队和国民党却反应迟缓,虽然在岛内多地举办宣讲,但是由于缺乏运用新媒体对外作出全面快速应对,在民进党操弄下,网络噪音开始远远大于当局正面回应。这也最终导致去年3月发生大批台湾民众占领台湾所谓“立法院”、冲击所谓“行政院”的“太阳花”运动。

  去年底“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再一次成功地运用新媒体。对马英九当局6年“执政”进行铺天盖地式的炒作操弄,几乎在选举前的相当一个阶段,台湾“民意”完全被民进党掌控。

  也许是前车之鉴。自马英九辞去党主席之后,开始注重网络问政,并开始通过新媒体与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互动。而昨天的“网络浪潮新思维研习营”则被看成是他在最后一年多“执政”期改变“执政”方式的主要标志。

  为“九合一”败选负总责的马英九终于知道“吃一堑长一智”,但正处于要“洗心革面”的国民党呢?舆论认为,士气低迷的国民党未来改革不仅仅如目前的去掉几个党的荣誉主席,换掉几个地方党部主委,就能摆脱其低民意支持率。关键是其改革必须符合民众期待,接地气才能行稳致远。这一点国民党可以向马英九学习。学习他对新媒体亡羊补牢的做法。

  国民党东山再起,除了需要改革党内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机制体制外,还需要团结岛内更多新生力量,尤其是青年世代,而这一点的落实,要求国民党必须新媒体建立与年轻世代的交流与沟通,在沟通中广纳善言。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马英九 恶补新媒体 亡羊补牢 台湾 国民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