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快报快报
解放军进驻澳门15周年纪实:一尘不染的“莲花卫士”
个个精兵铸就“中流砥柱”
跃火障、过泥潭,特战队员交替掩护顺利通过恐怖分子设置的各种障碍,分头占领街区外围有利位置。“‘恐怖分子’挟持人质依托街区负隅顽抗,联合行动小组立即展开营救和清剿”,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两名狙击手迅速从悬停直升机滑降并占领有利地形,4名队员敏捷攀爬至房顶,随即下滑钻窗、突入楼内,枪声在瞬间响起……
记者在驻澳部队采访期间,有幸观摩了驻澳门部队一场加强特战排联合反恐演练。
“两名‘恐怖分子’被击毙,1名被擒,‘人质’安全获救!”不到30秒,战况传来,观礼台上一片掌声雷动。担负这次演练任务的,是组建不到5年的特种连,作为一支新生拳头力量,它正逐渐成为驻澳门部队一张崭新“军事名片”。
“与其说是‘名片’,我更愿意把连队看做驻军军事训练提升和转变的一个缩影”,走下演练场的连长安志龙谈起自己的感受。随着近年来营区扩建等有利条件,驻澳门部队逐步实现由展示形象向展现能力转变,突出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部队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面提升。
安连长言出有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驻澳门部队进驻之后,蜗居于龙成大厦,缺乏专门的训练场地,在楼道里练耐力,在宿舍里练力量,在地下室里练瞄准,涉及实弹的训练都要拉到珠海的训练基地才能进行。在这种艰苦的训练条件下,驻澳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了信息化城区模拟对抗系统和实弹对抗训练系统,利用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破解了训练难题。
驻澳官兵在保持冲楼梯、绕圈跑、举杠铃等传统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常态化澳内拉练和野外驻训,每天一次5公里,每周一个10公里战备拉练急行军,突出实战技能和单装整体作战效能的训练,在练战术、练技术中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绘出了一幅“群英谱”——
特种连战士李剑超为备战军区考核,坚持一个月每天2小时障碍训练,2小时攀登训练,研究动作技巧,创造了驻军400米障碍纪录;
教导队女兵班参加军区组织的考核,风雨交加,全班人员浑身湿透,12名女兵咬紧牙关,完成所有参考课目,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今年7月,第十届澳门青年学生军事夏令营开营典礼上,驻军官兵表演的人体部位靶射击令澳门学生拍手称赞。特邀嘉宾现场点将出题,官兵熟练运用手中武器,指哪打哪,枪响靶落,弹无虚发。嘉宾点头称赞:“好样的!驻澳精兵!”
“你严守执勤纪律,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
“我代表驻军形象,我对我的形象负责。”这是驻澳部队每名官兵刻在心底的自律格言。
去年,根据岗哨执勤需要,驻军准备把大厦营区前的黄色警戒线适当前移。虽然是在驻军军用土地上的一个简单作业,但考虑到该区域在营区门口,与澳门的公共道路相接,法律办公室主动联系澳门警方,先后进行了情况通报、现地勘察、区域划定和施工区分,最终顺利完成作业。法律办公室主任温玉发深有感触地说:“乍一看吧,划这几根线走那么多程序、耗那么些时间,但这就是‘依法驻军’四个字的真谛所在。”
点滴皆习惯,习惯成自然。在驻澳门部队,每名官兵踏上澳门土地前都要通过一项特别的考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驻军法》以及澳门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考试;为避免营区军号声惊扰市民,驻军大厦每间宿舍安装低分贝小喇叭,采取相应的隔音措施;驻军人员出入边境,都严格履行出入境手续和程序,并在澳内澳外设立安检站,对所有过关人员、车辆及携带物品严格自检。
近年来,针对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长期驻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驻澳门部队党委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驻军法》,在特区政府的积极行动和中央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军事立法扎实推进:特区政府先后颁布《军事设施的保护》等3部法律和《设置军事禁区》等7部行政法规,与珠海口岸有关单位签署紧急情况下通关协议,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驻军履行澳门防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依法驻军巍如山,严守纪律坚似磐。2013年“五一”长假期间,摩步二连战士马炜的父母到澳门旅游,顺便想探望久未见面的儿子。两位老人先前在电话里得知马炜这天下午会在氹仔营区大门岗站哨执勤,便赶着时间点来到了营门口。面对近在咫尺的父母双亲,站在岗亭之上的马炜内心激动不已,身形却是纹丝不动,父母只拍下一张他在岗位的照片离去。心怀愧疚的他第二天给父母打电话,却听到了这样的回答:“儿子,你严守执勤纪律,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冯春梅)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解放军进驻澳门 澳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