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快报快报

清华校长履新环保部:3年内从正厅级升至正部级

2015年01月29日 09:24 | 作者:司徒格子| 来源:海外网
分享到: 

  他是不是中国环保的“异类”?

  陈吉宁在清华最后一次面对学生的讲话,谈了一本叫做《Outliers》的书。这本书几年前一度十分畅销,作者Malcolm Gladwell曾是纽约客记者,十分善于讲故事。在引入国内时,翻译成了《异类》。

  岛君恰好在这书刚出版时就读过,实话说,并不欣赏。像所有畅销书一样,这本书的道理过于极端,说理过于简单,很容易找到漏洞,当然,也很有闪光点。陈吉宁通篇演讲,都在用这本书讲“选择与坚持”的道理。索性就从这两方面稍微普及一下这本书说了什么。

  基本上,这是一本“反成功学”的书。

  说到选择,在这本书里的选择论,就像蜜蜂一样,能不能成为蜂王首先看出身,不是看努力程度。比如说,比尔·盖茨能成功,是因为他小时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可以彻夜玩电脑的孩子。

  说到坚持,Gladwell的“一万小时定律”早已风靡世界,相信岛众早已有所耳闻。大意就是,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也练到了超过10000小时,才写出了那些传世作品,之前只能算是抖机灵。

  陈吉宁本人,恰好可以在这种视角之下稍作审视。

  坚持层面,他在环境领域,已经坚持30余年,直到当上校长还坚持带研究生,可以说,早已有着超过10000小时的历练。无论是否天才,按照Gladwell的说法,无疑已是环境领域的专家。

  如今,专家型官员的名头,他当之无愧。而这过硬的知识和项目背景,也应当是他接棒环保部的最重要原因。

  选择层面,他在环保部的履新,真的到了不折不扣的起步阶段。他自己说,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现在就是陈吉宁的重要时刻。

  岛君在清华见过几次陈吉宁,一只腿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腿站在地上,跟同样跨在自行车上的老师聊天。学生们匆匆驶过,没几个人看他一眼。网上一片点赞,清华人倒觉得自然,这应该是他从34年前他进入清华时就熟悉的场景。

  如今,环保部应该没有他单腿跨自行车的地方,身边也不会有傲娇地冲过去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13.6亿双难以忍受雾霾、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难以忍受绿水青山褪去,荒漠戈壁袭来的眼睛。不知他褪去了清华的外衣,是否真的能如清华体育场上刷的大字那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起码,他应时时想起体育场墙上那句“幸福生活一辈子”,对环保人来说,这应是对人民负有的使命。

  【延伸阅读】

  新老环保“掌门人”早有交集

  陈吉宁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环保部素有往来。早在2006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时,陈吉宁就作为专家协助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污染处理。

  主政环保部门近10年的周生贤今年66岁,已到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爆炸,松花江沿岸数百万居民生活受影响,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提出辞职,2005年12月,国务院同意他辞去局长职务,周生贤获任环保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8年,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周生贤成为首任环保部长。

  陈吉宁与周生贤早有交集。2006年1月24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刚上任不久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向媒体介绍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阶段性成果。时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的陈吉宁当时作为处理专家向记者释疑。(综合京华时报等报道)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清华校长 陈吉宁 学而优则仕 正部级 环保部 政治素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