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胜利与和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资讯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吴恩远:阅兵体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坚定立场
大阅兵是展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形象的平台,表明我国捍卫二战成果意志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是壮军威国威、凝军心民心、传英雄业绩的载体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隆重举行抗战阅兵式,缅怀先辈为祖国解放、为民族独立、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卓越贡献。当陆、海、空三军最先进的武器、当战略导弹部队最震撼人心的新型装备驶过天安门广场,人们心中何等激动:百年来中华民族被凌辱、被宰割的历史一去不返,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此次阅兵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体现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大阅兵是展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形象的平台。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对这个众人皆知的事实,过去一直没有一个鲜明的展示平台和宣传载体。1936年日本政府通过的《国策基准》,清楚表明了日本对世界侵略扩张的意图:一方面发动侵华战争,同时“北上”进攻苏联,“南进”夺取南洋诸国。所以,中国军民义无反顾地开始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属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是最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祸害,也是最早意识到法西斯侵略危害的国家,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初的枪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激发了世界人民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警惕,由此展开了对法西斯的抵抗和斗争。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就在这里。
与日本相比,中国当时在国力上是弱国。1937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钢产量不到日本的百分之一。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面对强敌日本军队的侵略,中国军民坚持了长期抗战。当法西斯德国军队横行欧洲,欧洲各国多数投降了德国或在德国入侵后放弃了抵抗之时,面对强敌日本军队的侵略,中国坚持抗战,为弱国的抵抗树立了标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极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勇气与意志,也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使其“北上”、“南进”的侵略战略最终惨败。在中国战场的日本陆军,最多时占其总兵力的90%以上,最少时也超过其总兵力的1/3,平均为其总兵力的76%。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军队出国作战共计死亡287万人,其中198万人死在中国战场。1939年,在中日激战正酣时,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洛佐夫斯基就指出:“眼下正在中国解决的是世界性问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
大阅兵表明我国捍卫二战成果意志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极度膨胀。突出表现在: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罪行;不承认同盟国关于日本领土的限定,挑起和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领土争端;否认武器出口三原则和无核武三原则;修改和平宪法,把自卫队变为国防军,突破对日本拥兵、出兵和军费的限制……凡此种种,是造成世界局势、特别是东亚局势的紧张的根源。
在国际上一些人看来,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似乎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一些东南亚国家忘记被奴役的历史教训,坐山观虎斗,甚至为虎作伥。实际上这是日本右翼势力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谋求重新成为军事政治大国,从而主导东亚政治的表现;是美国重夺亚洲霸权、借助日本遏制中国的战略部署。这将给亚太地区和全球国际局势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日本右翼势力重建军事强国的野心理应引起亚洲各国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防止绥靖主义重演。因此,必须强化国内外舆论的共识:反对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的企图,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确保东亚和世界的和平安定。在这样背景下我国举行阅兵式,就是向世人昭示:捍卫二战成果的《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条约,这用几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也是捍卫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不允许破坏、否认这一战后的胜利果实。中国人民捍卫二战成果的决心和意志是绝不可动摇的。
大阅兵是壮军威国威、凝军心民心、传英雄业绩的载体。社会主义国家的阅兵式历来具有壮军威国威、凝军心民心、传英雄业绩的作用。这次阅兵集中展示我军84%的新型武器装备,体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参加我国这次阅兵的都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立下丰功伟绩、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通过他们阅兵风采的展示,表明我国年轻一代的军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将接过先辈的旗帜,秉承先辈的遗志,为捍卫世界和平、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编辑:付鹏
关键词:全国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 吴恩远 中国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