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高考道德加分,全国政协委员们怎么看?

2014年05月30日 09:58 | 作者:司晋丽|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高考道德加分,你怎么看?

  又是一年高考临近,莘莘学子将踏上独木桥。在家长和孩子们摩拳擦掌之际,31个省区市新一轮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也适时出台。记者注意到,“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被包括北京、浙江、四川在内的13个省市作为高考加分项目,规定有此表现者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与此相对应,体育、奥数等成绩在加分项目里被缩减或降低分值。

  社会需要道德支撑。近几年的两会中,有多份政协提案直指青少年道德滑坡现象。然而道德究竟可不可以以分数来衡量?将道德与高考分数捆绑在一起,是否合适?高考道德加分成了微博上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汤素兰告诉本报记者,她也注意到高考新政中的这条规定,对政策制定者的出发点表示理解:“初衷应该是想在社会上弘扬助人为乐、好人好事,让生活里充满正能量。”

  汤素兰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几点看法:一是如果一个考生心存美好,但可能没有遇到见义勇为的机会,如果这项政策要执行,是否就说明他(她)的道德分数比别人低?二是高考万众瞩目,是千万家庭的大事,加分机制倘若操作不好可能会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甚至不排除有人会为此自导自演“见义勇为”的一幕。因此,她认为,如果这项政策要实行,需要有严密的配套政策保驾护航。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大学副校长苏蓉对现行的高考体制有深入了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直言现行高考制度确实存在着不少弊端。“所谓‘一考定终身’,高考政策的每一项调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要触及无数家庭的利益和命运,需要严密的顶层设计。一个人做了好人好事,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奖励和传播,让大家认识到道德的美好价值。良好的道德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养成的,通过高考这种途径奖励是否有些功利?”

  苏蓉表示,此次新政中缩减了一些加分项目,既维护了高考的公平,也是民心所向。但道德加分似乎是一个不必要的附加条件。“高考本身就是一个考试,已经相对公平,何必在录取时附加那么多条件再加分或者减分?当一个物体承载了太多不属于它本身的东西,就变味儿了。”她表示,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加分的政策饱受诟病,有些人用各种手段去获取加分项目不是秘密,对考生来说并不公平,建议政策制定者酌情考虑。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高考 加分 道德 全国 政协 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