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停车位配比逆势下降催生天价车位 广州市政协委员多次发声

2014年06月13日 16:26 | 作者:许琛 刘虹|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停车位配比逆势下降催生天价车位

  在近日市法制办公示的《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中,中心城区新建住宅每100平方米住宅配比的停车位将从1.2至1.8个降至0.8至1.2个,缩水超过20%。据悉,这也是广州多年停车位配比多年上升后的首次下降。令多数市民不解的是,涨停车费的方案尚未正式公布,要减停车位新政已开始征求意见。有人直斥,这会给停车难问题火上浇油,是为下一次涨价造势。

  新规

  中心城区住宅车位配比逆势下降

  据悉,广州中心城区住宅停车位的配比的规范一路水涨船高,一直涨到目前的1.2个停车位的标准。前年公布的《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于2012年7月1日施行,其中要求小区住宅的停车配建标准应根据住宅类型、所处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每1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面积应当配建1.2-1.8个停车位。

  广东华南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主任周活宁说,国际上通行的车辆和车位的配比在1:1.3是比较合理的,在香港,这个比例为1:1.5。当广州城区的小车保有量在80万辆的情况下,应拥有110万个车位;然而,目前广州市在册的车位数却只有三十多万个。“而且新指标适用的是新建的建筑,越秀、荔湾等老城区新建的建筑规模较小,配建停车位数量有限,停车难已经呈白热化的老小区还需要通过发展路边停车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等措施共同解决老城区停车问题”。

  但新规实行不到两年,又再次变脸,停车位配比面临逆势下调的局面,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呢?

  何善伟上个月刚刚在先烈中路附近购置了二手房,还没住进去就已充分领教了停车难,自己开了多年的私家车根本进不了小区,其原因就是小区停车位配比过低,400多户人却只有80个停车位。周边的楼盘清一色都是2000年前后建的,停车位的缺口巨大,因此楼盘旁边唯一的临时停车场变得很抢手。然而一栋在2013年封顶的楼盘却让他们羡慕不已,小区配备了两层的超大地下停车场,尽管目前已经开始销售车位,但基本能做到每户一位的标准。何善伟担心,未来的低配比停车位无疑会给停车难问题火上浇油。

  限停

  政府是从管理的角度调整配比

  如果按照前年公布的《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标准实施后,政府只需要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把相关标准列入规划条件和卖地条件里,如果开发商不按规划配比车位,就无法通过验收和拿到预售证。

  然而从去年开始,广州同样传出,地下停车位需缴纳土地出让金的说法,让不少开发商大呼“顶不顺”。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坦言,由于配建停车场大都在地下,建筑成本高昂还要加收土地出让金,导致配建停车位的利润低于住宅利润,目前开发商普遍不愿意多配建停车位。

  这一改动的初衷是否为了帮开发商直接减负呢?

  广州市停车协会副会长潘国璠认为,中心城区不新增停车位是规划部门一贯的指导思想。目前,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办法限制中心城区的车流量,如增加停车成本、限牌等,如果在中心城区增加停车位的话,会进一步加剧城区的交通拥堵,所以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中心城区新建住宅区的停车位配比就是要降低。

  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多次就公用停车场缺口发声,但此次他认为,政府降低中心城区的停车位配比更多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在中心城区降低配比,实际上是引导降低中心城区的车辆。即便在国外,中心城区也不是任意地调高配比来满足无限制的停车需求,国外的城区公寓配比就比较低。

  曹志伟坦言目前地下停车位加上公摊,每个停车位要占据35-50平方米的面积,仅造价就接近20万元,过高的配比确实让开发商存在高成本的问题。“这一点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在大厦利用架空层来停车,比地面的价格相对便宜,可以进一步收缩成本。”

  “广州曾经提出在中心城区每年要增加5万个停车位,大家可能没有概念,我按照广州平均的行车情况做了一个统计,5万部车等于要占用145公里的四车道道路。而中心城区的道路资源实际上很难再增加,那么单纯增加停车位,无疑会给举步维艰的城区再次添堵。”曹志伟说,“在公用交通系统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中心城区调低配比才能引导市民通过公共交通出行,而不是一味地动用自驾车。”

  建议

  改变面积配比方式推行一户一位

  在停车位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心城区,如果配比调低的话,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潘国璠认为,中心城区泊位的出租和出售的价格会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心城区的车位价格已经达到了30万元的均价,如果调低新建住宅的停车位配比,车位价格很可能会攀升至40万的均价,“一位难求”的窘境会继续加剧。小区的停车位一经卖出,就属于私人拥有,政府是不能干预和限制私人车位的出租价格和出售价格,车位的价格将不可控地上升。

 

  潘国璠介绍,在国外,比如东京,政府规定有车位才能买车。但目前广州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限制,导致城市车辆数目急剧增加,出现了车位供不应求的局面,乱停乱靠的现象随处可见,交通安全隐患也不断扩大。

  潘国璠认为,国外的停车位配比更多都是以户为计算,每户配给多少停车位。相比之下,广州以面积去计算停车位配比就显得比较复杂,很难直观地看到车位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额。潘国璠建议,调整配比方式,新建住宅的车位配比起码要达到1:1。

  曹志伟认为,配比仍然属于计划经济的做法。他认为,正因为目前停车位的造价高昂,同时无利润空间,才出现了要通过建设配比的方式来调节停车位数量。“停车位价格听证就是最明显的计划经济做法,必须进行改革。”

  许琛、刘虹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停车位 城区 车位 中心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