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赵光育:完善教师区域流动政策

2014年09月10日 14:13 | 作者:潘跃|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赵光育:完善教师区域流动政策

  【提案人】

  全国政协委员 赵光育

  【提案内容】

  调研显示,目前的教师流动政策多数采用柔性流动,即优秀教师从城中心学校派遣到对口乡镇薄弱学校工作,乡镇薄弱学校相应地派出对等的教师到城中心学校工作,但这些教师的人事档案、工资福利仍旧留在原来的学校。教师流动政策的设计初衷是想让优秀的教师在乡镇薄弱学校发挥引领指导作用、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在城中心学校学习锻炼,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是国家刚性政策,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殷切期盼,但推进过程却是任务艰巨、困难重重。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师资影响外,还受到地域文化、经济、传统观念和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重任寄托在教师流动上。但教师流动作为一项新政,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案建议】

  明确教师流动的相关程序,明确教师流动的待遇和评价机制。鼓励优质师资去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的积极性,教师流动期间可按照任教质量与工作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即把工作环境的差异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评。教师流动的年限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以3—5年为宜。

  区域统筹教师流动,而不是一所学校对一所学校。建议根据乡镇薄弱学校的特点和用人需求调配合适的优秀教师前去引领指导,以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实行“校长双向选择上岗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最多不能超过10年。

  实行新毕业生“上山下乡”锻炼机制。制定毕业生流动就业的政策法规,规定每个大学生在转为正式编制教师之前,必须有1—2年的偏远地区或薄弱学校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任教考核合格后,可由教育局录为正式教师,并让其进入在职教师的队伍参加流动。

  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均衡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建立以市、县(区)为单位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全员的“无校籍管理”,这是指教师不再属于某一所固定的学校,而是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潘跃整理)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教师 流动 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