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委员: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需制度创新

2014年10月29日 09:09 | 作者:解艳华|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建言高等教育

  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需制度创新

  可以借鉴医学教育的实践体系,要有制度保障,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教学和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比如医学生必须具有临床经验,才可具有行医资格。———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

  10月24日,“提高本科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教育部高教司、社科司负责人,及课题组相关成员和企事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对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本课题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积极促进建言献策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努力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创新政协工作的探索实践。

  2013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确定了教育领域的两个重点调研专题,分别由李卫红副主任委员牵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研究,由马德秀副主任委员牵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由于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改革,走到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颈,很多问题是教育自身难以突破的综合性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多部门系统研究解决。为此,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形式,委托全国政协教育界部分委员围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问题”开展研究,社科司通过与教育部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沟通,以及政协委员和专家研讨,初步确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大学生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投入体制机制改革等5个关键问题。采取了8校协同创新,集中各校最优势的力量共同攻关,分别由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的全国政协委员负责完成。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问题研究”按照“问题导向、需求驱动,以用为本、协同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在深入教育内部调研的基础上,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大学看大学,充分体现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外部性的政策建议,努力争取将研究建议落实到法规上、落实到政策上。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平、马德秀、钟秉林等30多位委员联名提交《关于解决工科大学生“校外实习难”问题的提案》,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重视。

  24日研讨的“提高本科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问题研究”是五个子课题之一,由天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承担,负责人分别是两校党委书记刘建平和张雪。

  首都师范大学课题组针对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滞后于基础教育实践、师范生实习时效性不高、教师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以创建教师教育共同体为突破口,变学科导向为需求导向,从融通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教学相长等方面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

  天津大学课题组针对工科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弱提出建议,一是强化舆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或者给予实习单位一些荣誉,使企业愿意接收实习生;二是制定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实习法/实习条例》,保证大学生实习权;三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四是设立高校大学生实习的保险险种,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五是加快解决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增强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研讨会上,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呼吁要充分利用政协平台,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希望本课题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制度设计,提出若干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最终形成关于新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围绕若干关键问题,形成深度专题研究报告,或者作为教育部决策咨询建议报告,或者以全国政协提案方式提出以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全国政协 教育 大学生 实践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