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司法改革来了 别让法官“跑”了

谢商华呼吁突破困境为法官队伍提供良好保障

2015年03月12日 09:47 | 作者:韩柳洁|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韩柳洁) 推进司法改革需要有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的司法队伍。而目前司法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司法人员严重流失。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商华表示,本轮司法改革对法官职业道德、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大了法官的办案责任和职业风险。相应的,对于法官政治、收入等待遇的保障也应该跟上,避免“司法改革来了,法官跑了”的现象。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法官流失的新闻频见报端。分析法官流失现象,谢商华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官压力太大,压力主要可以总结为“三增大、一提高”和职业保障未跟上:工作量增大、责任增大、心理负担增大以及社会对法官要求的不断提高。

  工作量大——案多人少,法官办案量有增无减。谢商华告诉记者,一名中级法院的法官平均一天要处理至少一个案件,一年要审判两三百件案子。

  “工作量这么大,如何确保每一个案件的审判质量?裁判文书应该经过三次校对,但是如此密集的审案,如此大的工作量,如何保证每一份裁判文书不出任何差错?”谢商华表示,案少人多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责任增大———新一轮司法改革提出的“错案终身追责制”对法官办案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成为法官的一大压力源。“法官办案如履薄冰,只要手里有案子,晚上可能觉都睡不着。”谢商华说这是她办案的亲身感受,只要手里有案子,尤其是双方争议很大的案件,心理战战兢兢,生怕出错———怕事实不清楚,怕裁判依据不足。

  心理负担增大———工作量和责任的加大,一个直接的结果是法官的心理负担加重。大量的案件加上审判外的任务,法官无力保证每一个案件高质量,同时也没有时间思考研究新情况、新案件、新问题。

  “与审判工作日趋繁重的严峻现实相比,法官的职业待遇与职业保障却没有跟上。”谢商华表示,法官的职业特点要求必须从严管理,各方监督、业外行为约束、投诉信访、责任追究等,加重了法官的办案压力。但与对司法人员的高要求相比,整个社会对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尊重程度、对司法人员薪酬、职级待遇的保障程度、对司法权威的维护程度都不够,造成司法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甚至法官流失现象。从全国情况看,流失的司法工作人员多数是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业务骨干,造成司法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后备力量不足的窘态。

  谢商华呼吁应尽快突破困境,为法官队伍提供良好保障。她建议统筹推进审判工作与司法改革,合理适度增加政法专项编制,加强辅助人员配备,推进审判工作的去事务化;统筹落实审判权还权到位与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司法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统筹安排责、权、利的推进层次,加强对司法人员的职业保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保障权、责、利同步推进、一体落实。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法官 司法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