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经济界委员:继续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

2015年03月16日 08:55 | 作者:杨朝英|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新闻背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2014年11月2日,财政部首次发布中国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廖岷呼吁,继续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廖岷说,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风险工具运用上还比较欠缺;在融资方式上,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不发达;随着跨境投融资活动增加,衍生品交易也需要一个基准,比如现在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特别是较长期限的套期保值交易,其定价复杂,更需要相对公允的定价基础,以提升定价的合理性,这也是金融市场发展最需要的市场基础设施。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基础不牢固、不完善有关系。

 

  廖岷还观察到一个奇怪现象,去年有个省份发行的地方债,发行价格比国债还便宜。“一是因为省里要求省属地方金融机构购买,一定程度上,这是行政扭曲市场。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公允的定价基础有关。”廖岷说,按市场原则,地方政府的风险要高于国家,价格也应含有一定风险补偿,要高一些才合理。

 

  当然,现有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仍不完善。全国政协委员朱光耀介绍说,去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主要包括几个关键期限的国债及其收益率水平,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还是有不小区别的。

 

  全国政协委员谢渡扬针对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提出,现在国债及其代管的债券交易不活跃,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线并不容易。

 

  “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意愿比较强,因为它免税。套利机构也愿意买。但由于交易不活跃,有时机构想买也买不到。”谢渡扬分析说,交易不活跃,就不能真正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标杆或者基准。

 

  此外,谢渡扬说,现在国债期货交易已经恢复,但商业银行还不能进场交易。“商业银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得不错了,本身也有意愿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如果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两条腿都动起业,国债交易的活跃度一定会起来,就能真正为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

 

编辑:薛鑫

关键词:市场供求关系 国债收益率曲线 金融体系 省份发行的地方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