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协商
宜昌市西陵区政协助力化解“垃圾围村”困局
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
宜昌市西陵区政协助力化解“垃圾围村”困局
本报讯 走进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窑湾乡,洁净优美的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村里房前屋后没有了垃圾,硬化的村路干净平坦,路旁的“小菜园”果菜飘香,一排排崭新的垃圾桶排放整齐。“这里的环境实在太好了,我要多活几年,好好享受这样的好日子。”近日,西陵区窑湾乡83岁老人刘新民,拉着正在这里调研的区政协副主席胡方池的手高兴地说。
过去的西陵区许多村镇跟窑湾乡一样,“晴天蚊蝇满天飞,雨天臭气熏死人”。据西陵区城乡建设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西陵区作为宜昌市的老城区,常常是“卫生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治理靠突击,垃圾到处撒”。窑湾乡社会服务站的爱卫工作负责人孙朝军说:“做环卫就像是洗脸,城里的环卫服务是每天都洗、洗了再洗,乡村里是脏了才洗。”如果说城乡不同的环卫服务是看不见的城乡分界线,那么城乡接合部的“垃圾死角”就是看得见的分界线了。由于城乡环卫工作很难对接,常常形成路边的“卫生死角”,这个问题一直是不少市民反映的焦点。
“人民群众对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望,就是我们履职的重点。”在区政协七届一次全会上,黄圣民、郭从京等10位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的建议》的提案,区政协将该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并把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政协重点调研课题,区政协主席祁必清率领部分区政协常委和委员,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城区的环卫服务是每天专人二清二运,可在乡里和村里没有专人来做环卫工作,连生活垃圾清运都是不定期的。当垃圾池、垃圾屋的垃圾堆满时,村里才会临时雇人来清运一次。
调研中委员们指出,当前西陵城乡环卫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全区农村环卫作业“各村自扫门前雪”,建议“要理顺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实现全区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已迫在眉睫。”通过深入调研,区政协形成了《加快推进西陵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调研报告,调研组提出要建立区—乡(开发区)—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层分级划定管理权限、明确责任主体、统一作业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长效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和保洁机制。
西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区政协《关于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的建议》的提案上作出批示,并经过区政府第23次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和运行考核办法。同时,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区城乡建设管理局筹措资金783万元,修建垃圾池76个、新增垃圾桶98个,配备垃圾清运工及乡村保洁岗位136个,清理沟渠1057千米,修建村庄道路2679公里,植树58万棵,使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环卫 城乡 区政 政协 西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