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协商

厦门市翔安区政协助力农民、渔民转产就业

2014年09月23日 08:55
分享到: 

  厦门市翔安区政协助力农民、渔民转产就业

  社区服务站促“洗脚”上岸再创业

  本报讯(记者照宁)9月12日,厦门市翔安区政协主席林进胜带领部分区政协委员,参加了马巷青年创业促进会在翔安区马巷镇何厝、舫阳社区设立的促进会社区服务站授牌仪式。

  201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战略规划,马巷镇因此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百年商业古镇演变成为现代产业聚集地。截至目前,翔安区共征地9.9万亩,海域退养13.3万亩,涉及21.3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5。大量的农民和渔民退耕、退养,“洗脚”上岸后的“出路”在哪里?今年上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翔安区全面开展被征地人员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工作的方案》。区政协也持续建言献策,由不同界别及委员个人提出的涉及转产就业方面的提案达8件。8月底,区政协还组织常委就转产就业工作进行视察调研。

  今年初,陈清滨、王艺芳、陈进文等几位马巷镇辖区的区政协委员向林进胜表示,根据马巷镇党委的提议,想以创业成功的区政协委员为骨干,创建一个民间公益组织———青年创业促进会,进行创业服务及培训等。林进胜听取了委员们的建议后,责成区政协相关部门协助开展促进会的筹建工作,有10名年轻的区政协委员成为促进会的骨干力量。

  5月4日,马巷青年创业促进会正式成立。当天,促进会与翔安民生村镇银行签订“青年创业贷”,3年内发放2亿元创业贷款,促进200名青年创业,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自成立至今,区政协对促进会工作始终给予支持、指导与推动。短短4个月时间,促进会帮助会员新开办企业10多家,带动就业400多名。为了“拉近与群众最后一公里距离”,实现“社区全覆盖”的35个社区服务站也应运而生,把“创业的触角”义务延伸到马巷镇各个社区的同时,服务站更成为政协委员们能更快、更真实了解基层需求、收集社情民意的平台。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区政 政协 翔安区 厦门市 转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