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协商

提升协商民主能力建设小记

枣庄政协:该补的补该改的改夯实协商民主基本功

2015年05月19日 10:18 | 作者:熊志|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该补的补该改的改夯实协商民主基本功 ——山东省枣庄市政协提升协商民主能力建设小记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这种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精神,如今成为山东省枣庄市政协推动协商民主发展的生动实践。日前,枣庄市政协召开“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增强协商民主实效”主题活动动员会,围绕提高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建议献策、协商议政、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对1900多名市区(市)两级政协委员开展系统培训教育和实践活动。4月2日,市政协首次召开全市政协界别工作座谈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活动的意见》,对已实行8年的界别活动组织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间隔时间不长,两大动作,一个与委员履职能力相关,一个与界别活动组织相连,对市政协今年提高协商民主能力建设是个利好消息。3月26日,枣庄市政协九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对40项年度重点工作、14项重点协商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这是市政协首次制定并实施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党委、政府、政协都格外重视,每项协商课题都制定了详细的流程表。

  2014年,枣庄市政协探索性地开展了5次协商活动,在协商议题提出、协商形式确定、协商主体选择、协商过程设计、协商成果形成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界别特色和优势不明显,委员对问题的掌握程度、所提建议质量不够高。“这说明我们协商民主的基本功还不扎实,还有很多课要补。”市政协主席邓滕生说,“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在界别,关键在委员。要坚持问题导向,该补的补,该改的改,努力把协商民主的‘底色’打牢。”

  “委员的界别意识不强,习惯于单兵作战;界别组织化程度低,以界别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少;界别履职合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枣庄市政协以改变界别活动组织形式为突破口,将以往按照委员生活、工作所在区域为主划分的17个委员活动小组变成以界别为主的33个界别活动组,每个组明确了1-2名召集人以及工作职责,每个组每年至少开展3次集体活动,建立了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

  界别改组“一子落”激活“全盘棋”。“以前多个界别混合在一起,很难选择一个大家都熟悉、专业的课题,界别专业优势很难发挥。现在改组后界别特色鲜明了,召集和开展活动更便利了。”经济界别活动一组召集人王明鹏表示。4月10日,33个界别活动组向市政协报送了年度工作计划,涉及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座谈交流和社会公益等内容。5个承担重点协商课题的界别更是拿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枣庄市政协为此专门建立了界别信息库和界别履职台账,对每个界别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实行跟踪管理、指导服务。4月16日,科技、科协界别活动组依托专业优势,主动配合市政协正在开展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调研,选择煤化工产业进行“小切口”深入调研,起到了上下呼应、点面结合、相互促进的作用。

  “委员履职能力和界别活动组织这两项工作是今年的‘双基’工程。”主抓界别和委员工作的市政协副主席陈伟说,随着这两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市政协今年的协商民主“底色”会更加厚实。 (熊志)

 

编辑:薛鑫

关键词:枣庄政协 夯实协商民主基本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