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混合所有制改革细则决定成败 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交叉持股相互参股
分析称混合所有制改革细则决定成败:试探前行
核心提示: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难就难在各界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在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标志的国资国企改革中,虽然方向已定,但细节至今未明。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路线至关重要。
新华社记者赵为 朱诸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难就难在各界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在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标志的国资国企改革中,虽然方向已定,但细节至今未明。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路线至关重要。
——混合所有制改革:细则决定成败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混合所有制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已然确定。
实际上,国有企业改制中引入民间投资,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53%;地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681户,上市公司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60%。
然而在前期的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可回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提出,一是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何设计缺乏依据,不断引发争论。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领域的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玻璃(1087, 13.00, 1.21%)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垄断行业的改革步履艰难。如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又维护产业安全,两方面都存在不足。三是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机制缺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侵害股民尤其是小股东利益。四是资本市场还不适应需要。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适应,与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不适应。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加之新一轮改革细则至今未出,民营企业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大多心存疑虑。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的调查,对于混合所有制,现在是国企热民企冷,国企是主动而盘算、民企则冷淡而观望。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志传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机会公平比利益分享更为重要。因此对他们来说,观望就成了现实的选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怎么“混”:试探中前行
在24日召开的“石油天然气混合所有制论坛”上,有专家透露,国资委[微博]正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这两项文件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原计划今年9月份出台,但现在来看可能要往后推。”
在顶层设计未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表现出谨慎而积极的态度。近期上海、重庆、四川等地都明确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的方案多以方向性指导为主,“划定方向,鼓励尝试”的试水意味明显。在具体操作方面,既可以说没有明确措施,也可以说探索空间很大。
市场的反应也正是按照这一路线前行。今年以来,中石化[微博]启动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中石油拟搭建六个合作平台引入民资推进混合所有制;国家电网[微博]确定直流特高压等三个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域;上海绿地借壳上市、中信集团H股实现整体上市;广新控股敲响广东国资改革“第一拍”……国资委[微博]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真表示:“大型国企主营业务往往分布于多个板块,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可以从个别板块入手进行合作,不必上升到集团层面。”
李毅中提出,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一是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实行股份制,尽可能形成混合型企业。二是基础好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A股、H股等境内外类别,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三是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四是继续坚持和改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续部分改制,培育优质资产推向市场,有条件的母公司可改制为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大企业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放大资本功能。五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吸纳外资成为境外公司股东。
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实施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措施。如垄断性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IPO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简化上市程序;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资产、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等便利流转。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应有之义
在这一轮的改革中,有一个问题基本得到共识,即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不可否认,很多国企现在虽已经上市,但管理体制变化并不大,“形似而神不似”。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指出,在很多上市国有企业,国有股呈绝对控股地位,一些企业甚至达到70%。“在这种局面下做决策,别的股东再有异议也没用,因为国有股一只手就可以压倒一片手。”
“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不只是提高国资证券化率,还要通过上市和股权多元化,切实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国资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说。
对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描绘了一张“路径图”:第一,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二,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第三,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中。第四,国有企业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包括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等。
在公司股权结构方面,祝波善认为,在大多数竞争性的领域,国有绝对控股其实并不必要,相对控股、参股都是可以的。未来国有股可以通过减持,或是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来实现股权结构的完善。
民建天津市副主委孙太利认为,在企业的股权结构设置方面,混合所有制企业既不应夸大国有资本的作用,也不应夸大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需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优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产权交易市场,将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交易纳入产权市场,使产权市场成为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有序竞争、合理流动、扩张发展的平台。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混合 所有制 改革 企业 全国政协常委 李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