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无形之手 强大推手 得力助手

杭州市政协建言推进改革发展 强调实际可操作性

以市场化理念推进国企改革的意见建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2015年02月09日 08:41 | 作者:李宏 周方|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无形之手强大推手得力助手———杭州市政协建言推进改革发展纪实

  2月2日,杭州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市政协提出的《全面提升“四治”水平,着力打造“西湖蓝”》的建议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而市政协长期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建言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要有独立市场主体概念,要通过体制创新激发主体活力,要以符合市场规律、提升经济效率为原则等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张鸿铭表示,政协以市场化理念推进国企改革的意见建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为杭州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很好思维。

  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主体活力,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一直是杭州市政协关注的热点。一年多来,市政协先后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会事业、推进停车产业市场化、加快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深化国企改革等议题成立课题组,组织委员调研视察、协商出力。

  缓解城市“停车难”,向市场化转型要思路

  一边是严重的主城区停车泊位缺口,一边却是部分收费停车场库利用率低;一边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停车场库项目大力推进,一边却是社会力量参与程度很低的现实。这些不寻常,吸引了杭州市政协的关注。

  在实地调研中,市政协城建委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停车产业前期建设投资额巨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资者面临市场风险很大,而且停车场还不能享受拆迁、征地、税收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更没有专门政策来鼓励多元化投融资,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限制了资金回收速度,也抑制了投资者积极性。

  怎么办?“杭州的停车问题已经到了转型升级阶段。在国外,停车楼可以和写字楼一样赚钱。”在2014年4月市政协举行的首次主席协商会议上,与会人士建议,政府不能被动应对停车难,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发展停车经济,通过产业规模化经营,克服经济壁垒,获得规模效益。

  “停车市场化,是破解停车难问题的一个新方向。”多次走访委员听取意见的市政协主席叶明开宗明义,最重要的是要界定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界限。政府重在宏观管理,弥补市场失灵缺陷;市场重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矛盾;社会重在培养“停车付费”观念。

  养老服务新发展,向市场化改革要效益

  “恐怕再没有人能比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杭州养老服务发展,离不开市政协扮演的播种者、催生者、引导者、监督者的作用。”谈及杭州养老服务今天的成绩,市民政局副局长余岱抑制不住激动。他说,5年前市政协委员率先喊出要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并持续跟踪关注,把杭州养老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市政府最近制定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第三福利院定价机制改革方案》这两个文件,又集中体现了市政协建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推进养老事业新一轮发展”的改革发展思路。

  “市级公办养老机构由于质优价低,实际变成部分强势群体的福利,导致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不少民办养老机构‘一人难求’,挫伤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不利于养老服务市场的发育。”面对杭州养老服务业新一轮发展的要求,市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调研,并先后召开民主议政会、主席会议协商建言。委员们提出,推进养老服务新一轮发展,关键是革新理念、改革体制、放开市场,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充分释放社会养老潜力。养老服务与产品,可以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福利保障的供养对象,也可以按照“钱跟人走”的办法,实行跨区域、跨体制运作。

  课题组建议,先在新落成的市第三福利院试行公建民营体制,价格与市场接轨,进而改革市社会福利中心、第二福利院的定价机制,逐步将公办养老机构转变为公办民营。政府则要转变职能,把重点放在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监管评估、加强服务等方面,把重心放在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上,把政策财力放在托底保障上。

  政协的这些意见建议,已经体现在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市第三福利院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和配套保障措施》两个文件中。

  兴办社会事业,向市场化机制要活力

  在杭州市政协的一次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姚萍的观点令人眼前一亮。她认为,不能一味地要求社会组织由政府“配餐”和“喂食”,必须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激发社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年来,政府虽然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政府往往成了“救火政府”、“抢险政府”,即使累得慌,民众还是很不满意。对此,委员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从国外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是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关键。”在2014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作为四个专题会议之一,吸引了委员们的广泛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也成为了会议上的热词。国际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也是一种普遍做法。有委员直接提出:“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市场购买的形式,把社会资源配置好,社会力量发挥好。这样不仅可以多办事、办成事,还能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主体和领域,通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等,规范流程和方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让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参与社会事业,通过“市场”竞争,让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李宏 周方)

 

编辑:薛鑫

关键词:杭州市政协 改革发展 建议案 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化转型要思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