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管理

全国政协: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不应封杀灵活性

变细节管理为底线管理,公私分明、经费使用合规便是底线

2015年04月29日 08:41 | 作者:吕巍|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政协“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管理”调研报道 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不应封杀灵活性

 

  “科技项目申报时就要做好预算,预算详细到要买多少个电路板、出几次差、去哪里出差都要计算好,而且执行时必须严格按预算走。科学研究怎么可能如此按部就班?就算我能算出要买多少个电路板,我又怎么会知道两年后电路板每个要多少钱?”

 

  “搞科研是有周期的,我今天申报项目时报的是这个设备,等到项目开始时,又出了新的设备,而我却只能被预算约束着用原来申报的设备,这是不符合科研规律的。”

 

  “虽然有个别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出了问题,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想钻制度的空子,让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应付财务审查上,实在没有必要。”

 

  ……

 

  自27日全国政协“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管理”专题调研组到达浙江省杭州市,调研组成员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来自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们对财政科技资金管理过于机械的不解和困惑。“为了在资金管理上不出问题,我们学校的每个项目组都特聘了一个财务专家,想想都觉得夸张。在我看来,只要所有的资金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就已经达到了资金管理的目的,实在没有必要对项目的所有细枝末节都严防严盯。”浙江大学总会计师石毅铭直言。

 

  “科研是需要创新的,很难提前设计好,如果科研的每一步都是能预先想好的,一定做不出好东西,因为保守势必会束缚激情,至少可以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陈云敏表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华也认为,科研经费使用是应该坚持规范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封杀灵活性。不然,项目只能被预算捆绑,操作性和效率都会很差。“对资金总额不大的项目其实可以尝试采取包干的办法,把自主权下放到学校,出了问题就找法人单位承担责任,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

 

  “科研管理要符合科研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围绕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来制定政策和制度。”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肖刚的意见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的认同。“的确,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科技研发来说至关重要,学校能够做到的事情可以放开让学校去做。”

 

  “其实,我觉得有关部门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可以变换一种思路,变细节管理为底线管理,公私分明、经费使用合规便是底线,触碰了这个底线,可以直接清除出教师队伍。在监管上,可以让项目组将资金开支明细在校内公示,所有教师共同监督管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王珂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对这一“民间监督”的提议很是赞同。“我们应该相信,科研队伍的主体是非常出色的,对这个群体我们要有足够的信赖感,保证方向,制定底线,让他们放开去闯,一定会大大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财政科技资金 资金管理 科技项目申报 科研经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