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文化资金申报分配乱象丛生 委员建议直接发给市民
原标题:数百亿元的文化专项资金去哪儿了
文化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583亿元。此外,中央和地方财政还设立了规模庞大的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专家估算,每年各级财政累计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达数百亿元。
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标准模糊、监管不严,部分专项资金沦为追逐豪华楼堂馆所建设的“文化政绩工程”,一些农家书屋里充斥着市场卖不掉的书,同时,专项资金的分配则出现权钱交易的暗流。
文化设施“空有高楼没有文化”
记者发现,有的地方耗资数亿元建超豪华剧院,号称打造“文化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却鲜有演出,文化设施“空有高楼没有文化”。
为了给农村“文化扶贫”,一些地方要求加速建设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但一些地方的建设和管理因不切实际无人问津,沦为摆设。
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日新月异,但一些“文化惠民”活动却老掉牙。
“有些掌握资金的部门只是为了把钱花出去交差,至于这笔钱有没有花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则完全不管,结果导致了一些‘形式工程’,造成巨大浪费。”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肖滨说。
“烧政府的钱没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担忧”
由于管理不够透明和精细化,相关资金申报分配乱象丛生。
———先抢钱、后找事,多头申报重复要钱。
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发现,2012至2013年度,北京文化创新发展资金有18.3亿元沉淀闲置。“这意味着,钱要来了,事还没想好也没办。”一位人大代表说。还有的项目拿到补贴后重复申报要钱。如北京旅游景区八大处公园管理处,2013年以西山八大处景区旅游文化提升项目的名义,向北京市文资办、北京旅游委分别申请到资金,还拿到了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支持资金。
———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2013年,中国北京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及中国国际管道航道电气自动化展览会项目得到了240万元的“文创资金”支持。北京市人大代表夏强质疑,石油化工和管道本属市场竞争领域里的营利性项目,怎么还能经过评审纳入文创资金支持范围?
———分配不公开易造成权力寻租、滋生腐败。
文化专项资金项目审定需要企业进行申报。北京一位曾参与文化资金申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参与申报,最终能否拿到项目资金,往往不是看做得好不好,而是看公关做得怎样。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研究学者张铮说,由于分配过程不够公开,容易滋生腐败,一些文化项目变成“烧政府的钱没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担忧”。
资金分配很“任性”
“上千万元的资金,两个小时的政府内部评审会就分完了。”一位参与资金分配评审会的干部直言,目前在一些地方,资金给谁不给谁、给多少几乎没有标准,随意性太大。
要求文化专项资金提高透明度的呼声不断提高。财政部在下达2014年中央财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时已明确,大幅扩大评审专家库范围,全面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和互联网在线申报系统,以确保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说,从标准到受扶持的项目信息都要公开,同时对过往的资金分配情况应尽快启动专项审计等监督措施。
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等专家认为,应加强文化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监管和绩效评估,并实行整体性规划和预算安排,将分散于各部门的文化资金统筹起来。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建议,可考虑直接给市民发放文化消费券,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让真正受群众喜欢的企业能壮大发展。
编辑:薛鑫
关键词:文化资金申报 政协委员 建议 文化消费券 文化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