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杨达生薄胎瓷刻艺术赏析
3、板桥盘
4、板桥棒槌瓶
5、奥运会会徽盘
在杨达生的创作中,娴熟使用了磨、刮、刻等技法。杨达生以刻字薄胎瓷碗为例介绍说,瓷碗是圈足朝上入窑的,烧好后,碗口上有砂粒,必须把它磨掉,那么大的碗,磨碗口是一个关键流程那么薄的瓷,磨平它,报废率很大,因此“磨”的过程要十分精细。再就是“刮”,杨达生说,刀要沿着瓷器表面略向下一点朝前方用力,千万不能完全向下。犹如男士刮胡子一样。刀口与瓷胎表面基本平行,略向下一点,其尺度很难拿捏。“刻”是整个工艺的核心。其每个笔划的第一刀很关键。杨达生说,第一刀是定界位的,过了这个界位这件作品就失败了,这里刻的著名书法家的字,不允许走样,不可以修补。在单纯中见真功力!
杨达生经过若干次的失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巧,即先难后易。由于瓷器极易崩碎,掌握不好前功尽弃。把容易引起报废的细点、细线条提前刻,一旦刻坏了,浪费的工时少。这些细点、细线条刻好了,保留下来了,后面的工作相应顺手一点,成品率也有较大的提高。
杨达生在薄胎瓷刻创作中还有有三个有趣的规定:一、雷雨天不刻;二、感冒不刻;三、白天不刻。也只有在完全不受打扰,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才可成就意见娇贵的艺术珍品。
杨达生先生把名人书法作品惟妙惟肖地转刻到千年不腐,万年不朽的瓷器上传承下来,力求神形兼备。此外又可从平面上获得立体感,见到透视的三维效果,获得别样的艺术享受。杨达生先生后期的作品碗为多,透过碗壁能见到里面的书法,指弹碗边能听到优美的馨声,妙趣横生。
作品说明:
1、作品取材《兰亭序》局部。口径37厘米,壁厚1.4毫米,瓷刻深度0.2毫米。2009年冬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2、作品取材齐白石“持山作寿,与佛同龛”,瓷碗厚仅0.8毫米,瓷刻深度0.2毫米,手摸字时有凹凸感,口径16厘米,碗重仅80克(一只鸡蛋的重量)。此碗的刻成,标志着杨达生先生已到达薄胎瓷刻艺术的顶峰。
3、薄胎盘取材郑板桥古格言,盘口径24厘米,壁厚1.2毫米,瓷刻深度0.2毫米,手摸字时有凹凸感。
4、刻字棒槌瓶:瓶高31厘米,壁厚1.4毫米,瓷刻深度约0.2毫米。取材郑板桥诗词, 2000年11月被选为国礼赠送日本政要。
5、奥运会会徽,厚盘,口径26厘米。会徽由五环组成,环环相绕,又留了一个平行的坎,使环与环又不相连。这个坎处理难度极大,杨达生凭借高超技艺成功地越过,会徽方能刻成。
编辑:李勤
关键词:杨达生 瓷刻 胎瓷 薄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