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寻找生命的另一个归宿
——器官捐献协调员李翠英的故事
(四)“法宝”
将心比心——每当有人“取经”时,李翠英的“法宝”只有这四个字;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有多难。
2013年,五岁的男孩展展意外摔伤,生命垂危,其父母主动提出捐献幼子的角膜。“我们想让别的孩子用展展的眼睛看看世界。”
然而,当李翠英进一步提出捐献器官的建议,夫妇俩断然拒绝了。
怎么办?
她没有继续劝说。同样是母亲,她无法忘记从ICU窗口里望到的孩子的脸。她开不了口。
但第二天,李翠英还是给展展父亲打了个电话:
“大哥,我也是母亲,不舍得孩子走,可用呼吸机吹着,孩子更遭罪。我不是来劝您捐献的,只想以母亲的身份劝您,放手吧,让展展安静地走……”电话那头,展展父亲沉默良久。
半小时后,夫妻俩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同意”。
这样的“将心比心”还有很多——
她跑遍大街小巷,给亡者买合适的衣物;她给等待出殡的捐献者擦身、换衣;她从不拒绝家属请她出席追悼会、扫墓的要求;有人打来电话询问受捐人可好,她不厌其烦地查询、回复。
“器官捐献的意义,不仅是重生,更是一种延续。”李翠英说,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家属只要记得号码,就能找到我。”
说话间,电话铃响,那头是一位苍老的母亲:“丫头,我没什么事,就想跟你说几句话,你还好不好?我儿子捐献的那个病人,他好不好?”
(五)答案
带着“放弃还是坚持”的矛盾,李翠英在这个岗位上走入了第四个年头。“梦想从没有变,但现实真的很残酷。”她吐露了心声。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部分专职协调员在1年左右就离岗了,仅有少数坚持到三四年。主要原因之一,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每做完一次协调,李翠英总会跑到医院移植科门口的小花园,找个能躲过所有人的地方,一坐就是两小时。
因为常要在医院、陵园、殡仪馆奔走,花样年华的李翠英总穿着色调灰暗的衣裤;因为工作太累,她回到家就不想再说话;因为太忙,她极少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出门时儿子还没醒,回家时早就睡着了”……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坚持这么久?”李翠英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但,每当她回到移植科病房,看到恢复健康的笑脸;每当捐献者家属拉着她手说“你就像女儿一样”时,她就觉得,答案都有了。
答案里还有那么多有待完成的梦想--
“美国等发达国家,器官捐献的供需比是1:3,而我们国家是1:30。”李翠英说,她希望能有更多人摒除传统观念的阻碍,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主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当自己生命结束时能给予别人重生的机会。
(六)延续
4月2日,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北京举行。
会上,一些信息引人关注--自2010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开展至2014年3月31日,全国已累计完成捐献1611例,累计捐献器官4382个,这表明4382余名器官衰竭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在李翠英眼里,这些数字忠实地记录了所有同道中人为器官捐献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记录了这个领域从业者风雨兼程的生命梦想。
也是在这一天,李翠英写下这样一段话:一路坎坷,一路风雨,我们从无到有。此刻,感受到的不再是生命离逝的哀惋,而是新的萌生与延续。生命的破碎,留下的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捐献 器官 李翠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