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尽一名科学家的本分
黄巧云,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界面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学会执委、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一名具有前瞻能力的青年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样评价黄巧云。
30多年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黄巧云懵懂中仅仅因为自己化学成绩突出,选择了华中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当时的他完全不知道也无法想象,自己会在这条未知的路上走多远,或看到怎样的风景。长期的学术积淀赋予了黄巧云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判断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交叉学科方兴未艾,他敏锐地感觉到土壤学科迎来新的机遇。而后,他站在学科前沿,战略地把握了学科发展的方向,推动了土壤化学与土壤生物学的交叉结合,成为最早建设和推进国际新兴研究方向———土壤界面化学的科学家之一。
■■他立志要成为科学家
在旁人眼中,黄巧云是注定要成为科学家的。儿时,早慧的他对书本就有异于常人的渴望,在那个没有多少娱乐的年代,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故事在十里八乡被传播。中学时代,在一篇题为《我要长征十万八千里》的文章中,对人生规划还很模糊的黄巧云凭直觉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科学家,之后他一步步努力攀登,目标逐渐变得清晰明朗,直至实现。
今年刚迈入知天命年纪的黄巧云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世代以务农为生。回想童年岁月,黄巧云直说“很普通”,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对那个年月的记忆大致相同——“大家日子过得都很贫穷,吃饱饭是最大的幸福”。
在那个叫做黄哲符的小村子里,黄巧云度过了自己的小学时光。时至今日,黄巧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每个月都要到村附近的砖窑“出砖”,将刚刚冷却的砖从火窑搬出,放在规定的地方排码整齐。这点体力活对农家子弟而言不算要紧,但最痛苦的是砖窑里灰尘太大,“一天下来呛得太难受”。但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纷扰,黄巧云静心读书的志向从未动摇,“我的性格可能适合读书吧。”黄巧云这样总结道。
升入中学后,由于就读的学校在镇上,黄巧云早上5点钟就得起床,然后步行8里崎岖小路去学校。在今天看来,那段日子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言充满艰辛。黄巧云每周带一盅咸菜,就着用大铁锅蒸出来的米饭,一吃就是两年;冬天学校寝室漏风,他不得不用绳子把棉絮和父亲给他编织的竹板床捆起来,将脚部缠紧才能入睡。即便这样,读书带来的巨大满足和乐趣让黄巧云从不在意那些困苦。苦读中,黄巧云迎来了高考,并最终成为黄哲符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
学士、硕士、博士,求学路上一路走来,黄巧云洒下辛勤的汗水。和周遭的同学一样,经历过动荡年代的他深知到高等学府深造的不易,他笃志好学,求知若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学校里始终成绩傲人。与此同时,他做一名科学家的人生目标也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与土壤学“先结婚后恋爱”
“与土壤打交道,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爱上它。”虽已是我国土壤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但黄巧云并不讳言他与这门学科是“先结婚后恋爱”———“先进入这一领域,通过学习和与老师交流,渐渐发现了它的趣味所在,最后选择一直钻研下去。”他说。
黄巧云说自己当初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就如一张白纸,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和想法。由于高考化学成绩出众,他选择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当时想法很单纯,我是从农村出来的,了解农村的贫穷落后,总想学些东西能为改变农村做点什么。”
从1980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学习,到1992年获得土壤学专业博士学位,十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使黄巧云对本领域的认识愈加深入,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重要意义。他这样评价土壤:“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整个国家的生命线。”在这种认识下,黄巧云开启了他的研究之旅。
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从1993年开始,黄巧云远渡重洋,开始了海外游学经历。他先去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做访问学者。此前在国内,黄巧云一直从事的是土壤矿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而踏出国门后的见识为他打开了土壤生物化学的崭新之门。在加拿大,黄巧云敏锐地意识到,环境与生物技术正蓄势待发,在21世纪必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他在加拿大的研究课题正与此相关,主要涉及土壤中的酶,作为生物过程的一个催化剂,与土壤矿物的相互作用方面的机理研究。这一课题将黄巧云的研究领域从此与生物化学联系在一起,走上了一条视野开阔的发展之路,并有了以后一系列的学术成就。黄巧云感慨,加拿大之行,是他学术研究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此后,他又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开展了半年的合作研究,这段时间里黄巧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认识。在他看来,将土壤学研究与生物化学研究相结合,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土壤及环境问题,例如研究酶、DNA等生物分子与土壤矿物、有机物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这将是土壤环境领域的前沿问题,需要研究者去深入探讨。1998年—2000年,黄巧云在日本山口大学做访问学者,继续开展土壤矿物、有机物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让游学海外的日子难免寂寞孤独,带着对祖国的眷恋,黄巧云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多年的海外游学经历使他真正成长为一名有着国际性视野、前瞻性思维的土壤生物化学家。这段经历也令黄巧云对自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生座右铭有了更充分的体悟。
编辑:罗韦
关键词:黄巧云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