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南充“老愚公”开山凿石27年 修村道感动村民
自筹经费除家庭开支,钱全用来养路
没过几天,方柏先就挑起箢篼,拿起锄头、铁锹等工具开工了。就这样在方柏先的一锄一铲中,一条泥泞不堪的乡村小道变成了一条长两公里、宽三四米的平坦道路。
修路难,养路更难。疏通背沟、削高填低、搬运石头……这些都是养路的活儿。27年来,方柏先为了修路,用坏了8把铁锹、6把锄头、146个箢兜,还有好多双鞋。七八十岁的老人,一些重活干不下,方柏先就自掏腰包请人一起养路。
为解决钱的问题,方柏先种了2亩水稻、2亩多旱地,每年养1头肥猪、4张纸的蚕。加上子孙们给的“糖果钱”,一年下来他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除去家庭基本开支,剩余的钱全部投在了养路上。27年来,他用于养路的钱连他自己都算不清了。
今年4月,公路的涵洞垮塌,方柏先花钱请人重新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把涵管边的松土全部挑走,还把水沟打出来。为协调加宽公路的用地,方柏先被狗咬伤。事后,在诸家小学任教的50多岁的儿子方明德从老乡口中得知父亲受伤一事,立马赶回了家中。见年迈的父亲躺在床上,方明德对着父亲就是既心疼又埋怨。他却说:“路修好了,没人管理,那不是白费功夫吗?”
深受感动村民纷纷加入养路行列
如今,27年过去了。在方柏先的坚持下,以前泥泞不堪的乡村小道“改头换面”,变成了一条长两公里、宽三四米的平坦道路。路通了,现在货车开到家门口,这让当地村民备受感动。老人的善举,感染了村民,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养路行列中。
“远学雍宗满,近学方柏先。”这是红花村五组村民雷林的口头禅,他告诉记者,方柏先打通的不仅是谷底通往外界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村民之间的心。“这么大年纪都还能坚持为村民做好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方柏先的带动下,65岁的雷林加入了养路行列中。如今的红花村公路上,不再是方柏先一个人的身影,而是一群人养路的壮观场面。
记者手记
为他的执着鼓掌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农修路。愚公移山是寓言,“愚”农修路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27年前,59岁的方柏先左手提着钎镐,右手把着锄头,走向了义务修路养路的“不归路”;27年后,86岁的他仍养路。
家人一开始的不理解并没有打断这位中国老农满腔的热血,在这27年的时间里,虽然所有的苦和痛只有他自己去承担,但是他所传递的精神并没有湮灭。幸运的是,在这位“愚公”的影响下,陆陆续续已经有更多的人加入养路的队伍。
27年,近10000天,我们从方柏先身上看到的是坚持与执着,是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热爱。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位朴实老农的执着鼓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方柏先 村民 养路 愚公 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