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中国民间首向日皇室追讨文物 要求归还唐代“鸿胪井碑”
大量研究证据十分确凿
童增说,之所以最先选择追讨唐鸿胪井碑,是因为国内若干学者对该碑进行了大量研究,掌握了日本掠夺该碑及其现存处所等大量证据,“碑什么时候从中国抢走的,最早存放于中国何处、现存于何处等,证据非常确凿,有利于追讨成功。”
据了解,中国国内学者早在多年前就已成立了唐鸿胪井碑研究会,对唐鸿胪井碑进行历史研究,包括碑的历史价值,以及流失到日本的过程等。
日本曾表示,唐鸿胪井碑已被列为日本国家专有财产,不允许随便进入参观。
记者了解到,白城师范学院原图书馆馆长教授、学者王仁富研究唐鸿胪井碑已有20多年,2011年他写信询问“唐鸿胪井刻石的安危”,日本皇宫回函确认唐鸿胪井碑安全无恙。这也是百年来,日本皇宫首次就唐鸿胪井碑现状予以公开回应。
而此次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要求日本皇室归还唐鸿胪井碑,这也是中国民间首次公开向日本追讨文物。
童增介绍,文物被抢夺也属于战争遗留问题。而对于该问题,国际法早有规定,早在196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战争罪及危害人类罪不适用法定时效公约》规定,“残害人类战争罪,不论其犯罪日期,不适用法定时效,可以永远追究其责任。”
追讨文物国际已有先例
童增介绍,追讨被抢文物早已有成功的例子。据介绍,公元1592年后,日本入侵朝鲜失败,朝鲜建立“北关大捷碑”。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将此碑掠夺到日本,几乎与唐鸿胪井碑同时期被掠走。
从1970年开始,韩国民众就积极努力地要求日本归还“北关大捷碑”。经过长达近35年的努力,2005年5月,韩国政府正式要求日本归还此碑,同年日本正式将此碑归还韩国。
“被掠走的历史文物,曾经属于中国,现在却存放在日本,给中日关系带来严重的伤害,于情于理于法都不适宜,理应物归原主、完璧归赵。”王锦思说,我国的唐鸿胪井碑比韩国分量更重,体积更大,时间更早,意义也更巨大。
他表示,如果通过民间努力不能促成文物回归,联合会还将参照韩国讨要“北关大捷碑”等国际先例,请求政府出面,“唐鸿胪井刻石到今年整整是1300年的历史,我们希望它能早日回来。”
编辑:曾珂
关键词:民间向日本追讨文物 归还唐代鸿胪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