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农工党甘肃省委对45家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专题调研
原标题:农工党甘肃省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实力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完善我省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证基层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核心工程。但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经济社会状况,甘肃的县级医疗机构距离国家的要求、基层人民群众的期望依旧存在不小的距离。对此,农工党甘肃省委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我省45家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现状:45家县医院只有17家成立医管会
对于我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制度设计,农工党甘肃省委调研发现,在管理体制改革上,截至目前,参与调研的45家县级医院中有17家成立了医管会, 8家处于筹备阶段。有29家医院开展了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培训。22家医院建立了院长任期责任目标考核制度。12家医院建立了院长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和院长选拔、任用、考核、薪酬、奖惩制度。
在科学补偿机制的建立上,以药补医方面:有30家县级医院实行了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24家县级医院实行了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34家县级医院建立了药品量价挂钩、招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中,年收入较改革前相比,平均降低了263.71万元,人均诊疗费为1253.32元,较改革前相比降低的有14家,平均降低172.14元。
在深化用人机制改革上,有5家医院落实了用人自主权,占调研医院总数的11.11%,比例相对较小。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方面,有32家医院完成开展了重点专科建设,43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有26家医院实行了临床路径。人才建设方面,有28家医院接受三级医院驻派医务人员,43家医院选送医务人员前往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有39家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有29家医院开通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双向转诊通道。有31家医院开通了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预约挂号服务,43家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问题:补偿机制亟待完善
农工党甘肃省委调研发现,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存在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目前,我省高水平专业人才、先进诊疗设备等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省会及各市州城市,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为主的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滞后,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不足,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学人才补充、培养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其次是各县级医院人员编制不尽合理,用人自主权不够充分。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全面实施,医院门诊住院病人急剧增加,医院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核定编制人员数量无法满足正常医疗需求。各医院为了正常的业务开展,近年来面向社会聘用了大量具有相应专业资格的临时用工人员。这部分人员没有财政补助,要靠医院自行解决,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经济负担,客观上也存在“同工、同种、不同酬”的问题。
第三,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30家医院,年收入较改革前相比降低5537.87万元。其中政府对9家医院进行了财政补贴,共计1078.6万元,仅占收入缺口的19.47%。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只能通过创收来满足建设和发展需求及承担职工薪酬、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支出和无主病人欠费等,这无形中加重了群众的就医经济负担。
第四,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及时调整。此次调研的医院中,有21家医院降低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18家医院降低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16家医院降低了大型医用设备治疗价格。但优质服务的价格并没有及时调整,护理费用仍按原先的标准收取,使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劳务价值以及医疗技术服务在医疗主体中的核心价值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对医院补偿。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医院 公立医院 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