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陈应松:作家首先要与人民同行,才能谈责任感使命感
太轻松的作家肩头没有责任
文化周刊:您曾说过,小说不是发泄,写的是世道人心。您是否觉得真实表现比直接批判更有震撼力?为什么说“所有的不幸才是小说的真实。小说是真话的范本”?
陈应松:真实常常与不幸联系在一起。好小说一定是真话的范本,不是谄媚指南,所以小说一写世道,二写人心。小说是不应该撒谎的。因为小说一直以来保持着它的草根性质,一直是活跃在民间的,读者就是普通百姓,他们没时间也没耐心听胡扯,听吹捧。
文化周刊:您最近出了一本文学演讲集《写作是一种搏斗》,里面说“写作”是一种“搏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陈应松:写作是对身体的考验,真是个苦活,当然要搏斗。我在演讲中说得很清楚了,写作就是一场抗争,一次对正义和美德的声援。在当今尤其如此。作家太不容易,写作太艰难。没有多少人关注作家的生存状态。他们在这个时代没有受到多少尊重,没有人关爱他们。他们也是弱势群体。但作家一般是有坚定信念和立场的人,是内心强大的人。知道战士的身份,知道需要有英雄气质。一次写作就像一次出征。写作要冒风险也要承担风险,要冲破许多束缚,自己的和他人的。要敢于出击,敢于担当。没有英雄气质的作家绝不是一个好作家。
文化周刊:您前不久在江汉大学所做的演讲《背铁砧上山》,指出了作家及其创作文学的意义,可否谈谈作为当代作家应具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陈应松:作家应当成为人民的同路人,陪他们一程,这是我说过的。首先是要与人民同行,然后才能谈责任感和使命感。太轻松的作家肩头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他不知道为谁写作,他把写作当做文字操练,当做是成名成家、自娱自乐甚至赚钱的工具。但我想,一个作家写到一定时候,使命感和责任感之类的就会来找他,作家没有这个他不能上升,不能持久。
书写底层又的确是要有责任感的驱使才能成为自觉行为的。我愿意听别人说我是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之类的作家,我自己,对我的写作有清醒的认识。我的一些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什么,我明白我内心是靠什么支撑才能够那样写的。
文化周刊:您曾指出,“真正的阅读和有营养的阅读,是触及思想和震撼灵魂的,是提升境界和塑造人生的。”您认为怎样的文学创作和作品才具备这种“营养”?
陈应松:肯定是经典以及朝经典化走去的文字,而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好的读者跟好的作家一样,非常稀少。在当今社会,不读书的人太多,只读心灵鸡汤和一些毫无营养的文字的人太多。但我相信会有一些人喜欢经典,喜欢读一些深刻的东西。我希望我的作品是有营养的作品,会带给读者“真正的阅读”与“有营养的阅读”。“文学不仅震撼人的心灵,还要摧毁人的心灵。”我常常品味这句话,这话是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说的。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应松 作家 责任感 使命感 《滚钩》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