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汉式婚礼,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12月27日,浙江省金华市,一场汉服传统婚礼进行。三百多位来自北京、山东、江苏等地的华学义工同学朋友及双方亲属,个个身穿华丽的汉服,共同祝贺义乌85后新人楼朝挺与宋佳霖的汉服传统婚礼。(浙江在线 12月29日)
这场汉服传统婚礼谨遵汉式礼仪,庄严古典喜乐,新人在赞礼官带领下,重现经典的汉式婚礼:有亲迎礼、拜堂礼、同牢礼、合卺礼、结发礼、行家礼、执手礼等仪程。整个婚典均合乎古法,整场婚礼完全按汉服传统,取“周礼汉婚”的精华浓缩而成,隆重庄严、华而不俗、喜而不闹。
相比现代的西式婚礼而言,汉式婚礼多了一份庄重,多了一份典雅,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中华民族历史久远,文化源远流长,汉族作为中国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近些年来,一部分人开始找寻经典,追根寻源,采用复古的形式举办婚礼。然而,其中很多人并非是真正热爱传统文化,而是追求独特、另类,故而采用复古风。
众所周知,汉族至今仍是我国民族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讲汉语,用汉字,唯独不穿汉服,很多正式场合穿得却是西装。西装,顾名思义是西方人设计的。汉服不知在何时起已被取代,虽然我们还有“中山装”,但是却少有人问津。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见到“习大大”会在一些场合着中山装出席,这也体现了习大大对于“国产”的支持和不解的情愫。
虽然着汉服使人行动不便,不能够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但可以在部分场合适用。汉式婚礼不仅是着汉服,同时也采用一系列汉式婚礼的流程,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虽有糟粕,但精华成分仍然值得学习和继承,不能将其与糟粕一同弃之不顾,应该合理捡回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不应被西式的“舶来品”所取代。既然我们可以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传承汉语言文化,为何不能重拾汉式婚礼习俗?相比现代婚礼中低俗无底线的“闹洞房”,汉式婚礼的“回归”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汉式婚礼 传统文化 浙江金华


百花争艳切尔西花展
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防空旅进行跨昼夜实战演练
芝加哥举行2018年美国餐饮展
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开幕 军民融合成就瞩目
“天鹅座”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
夏威夷火山岩浆流入太平洋 形成有毒蒸汽云
到南海“海马冷泉”探秘海底的“生命绿洲”
美国务卿威胁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